前不久,王城公园新春灯会宣传片,一条“火龙”腾空而起——民间非遗技艺舞龙表演,让在场观众热血沸腾。其中,一个手持火把、时不时向空中放出一团焰火的古稀老人更是引人注目。
掌握放“荒”配方技术,希望舞龙传承下去
我现在年龄大了,舞不动龙,也舞抡不成火担子了。这次,我负责放“荒”(音huang),这个字究竟咋写也说不清楚,洛阳话就是这个读音,也可能是“煌”?
“荒”是一种将不同料混合在一起炒制的配方,像粉末一样。过去舞龙时,放“荒”的人拿的不是火把,而是一种火纸折成的折子,一尺多长。一条龙旁边,至少站四个放“荒”的人,时不时将火折子往上挥,同时把“荒”迎风送上,“哗”的一下像焰火一样着开了,伴随着人们的尖叫和赞叹,把夜空照得如白昼一般。
最前面两个人打灯笼,紧跟着两个人打着门楼般的幌子,除了龙灯,火担子、放荒的、提炭篮的、加灯油的、拿衣裳的……勤杂人等百十号人,好不热闹。这一切,都随着岁月湮没在历史中了。
我们这一墦儿的老伙计,火担子舞抡得好的苏军州、张疙瘩都作了古,十几年前曾自掏腰包赞助舞龙队的刘振谦也和我一样,舞不起来了。但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对舞龙的热爱早已刻在了骨子里。
我羡慕传承舞龙技艺的家庭,例如街坊侄子李红卫,舞龙头的李家人,到现在还有五口人会舞龙,尽管他们也基本没场合露一手了。每次跟我儿子提起舞龙,人家都说不感兴趣,唉,怎样才能把这门技艺传下去呢?
好在,洛阳现在有些做文化的人对此还关注着。这次王城公园的活动,是河南琉璃象文化公司承接的,他们组织表演舞龙,又请我来放“荒”呢!
如果你想看,初一到初七的亮灯仪式上,来看我放“荒”吧。还是那句话:我活着,就不会让它消失!(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宋扬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