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一项项考古新成果的公布,位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备受关注。一些细心的网友发现,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一部分与二里头文物十分相似。两个相隔上千公里的遗址,出土文物咋会“撞脸”呢?今日,记者就此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考古队队长赵海涛。
两种文化同时并存百年,二里头文化强力向外扩张
赵海涛说,无论是二里头文化还是三星堆文化,都是考古学上的一个概念。所谓考古学文化,并不是专指某一个遗址,而是某一些具有统一特征的技术、物品、文化面貌等的综合体。考古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对其先行文化的变革与继承,同时也在对其他周围文化进行借鉴与吸收。因此,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考古学文化是绝对孤立的。
三星堆文化距今3600至3200年,二里头文化距今3800至3500年,从存续时间上看,两者并存百年之久,三星堆早期文化大致相当于二里头文化中晚期。此外,三星堆文化中心在成都平原,二里头文化中心在伊洛平原,虽然两地相距上千公里,但二者的文化区边缘却相距不远,这就为二者之间发生联系提供了时空条件。
“文物的‘撞脸’体现的是文化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二里头文化的实力和影响力客观上要强于三星堆文化。因此呈现出的效果是三星堆的部分器物具有二里头文化的因素。”赵海涛说,二里头文化对三星堆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上层礼制和统治文明方面,但这并不代表着三星堆文化完全被二里头文化所改变。相反,三星堆文化依然有大量独具特色的本土因素,这也是三星堆遗址备受瞩目的原因之一。
“文物的‘撞脸’也说明,早在数千年前,中华大地不同区域之间的交流互动已经十分频繁,中华文明的基因正是在这样的交流、融合中得以传承延续,至今生生不息。”赵海涛说,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充分体现了古蜀文明、长江文化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和发展脉络、灿烂成就的实物例证。而中原腹地的二里头文化进入王朝文明阶段后,强力向四方扩张、辐射文化影响力,形成了超越自然地理单元和文化屏障的强力冲击波,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洛报融媒记者 刘嘉仪)(图片由二里头工作队提供,部分来自三星堆博物馆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