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一项项考古新成果的公布,位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备受关注。一些细心的网友发现,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一部分与二里头文物十分相似。两个相隔上千公里的遗址,出土文物咋会“撞脸”呢?今日,记者就此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考古队队长赵海涛。
“撞脸”器物三:牙璋
二里头牙璋
三星堆牙璋
牙璋是玉器界的代表器物之一。从外观上看,三星堆遗址和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牙璋整体上相似度极高。
赵海涛介绍,牙璋最早出现在山东地区和陕北地区。二里头时期的牙璋出现了一些重大变化,一是体量变大,二是龙形化,即整体表现为龙的形态。而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多件牙璋,也都是龙的形象。
牙璋是做什么用的呢?早期发现时,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兵符,后来渐渐发现,牙璋的真实作用是祭祀的礼器,标示了礼仪制度的不断完善。二里头的牙璋向南方影响了很多地区,其中一条传播渠道是通过湖北、湖南传到了广东、福建、香港,另一条传播渠道是顺着长江一直到了三星堆地区,然后继续向南影响到了越南的北部。这是二里头文化作为当时先进文化强大影响力的重要体现,牙璋所代表的文明、礼制对三星堆地区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有趣的是,三星堆的牙璋主要出土于两个祭祀坑,时间被定在商代晚期,此时二里头文化已经被取代很久了,并且牙璋在当时的中原地区已不太流行。为什么三星堆文化在牙璋的流行风尚方面反应慢了不止一拍?这是专家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