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一项项考古新成果的公布,位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备受关注。一些细心的网友发现,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一部分与二里头文物十分相似。两个相隔上千公里的遗址,出土文物咋会“撞脸”呢?今日,记者就此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考古队队长赵海涛。
“撞脸”器物二:镶嵌绿松石铜牌饰
二里头镶嵌绿松石铜牌饰
三星堆镶嵌绿松石铜牌饰
青铜器、玉器等贵重物品是社会上层关联的证据。目前,三星堆与二里头均出土有若干件铜牌饰。从造型上看,两地的铜牌饰都呈现出“一头大一头小”的特点,四个系孔的位置几乎一样,纹饰的结构和布局也有不少相似之处,且都镶嵌有绿松石。但两者也有区别,比如二里头的绿松石镶嵌工艺更加精湛,历经3600年依然光洁依旧,并且少有脱落。
赵海涛说,这种略呈长方形的铜牌饰主要流行于二里头时代,它的造型非常特殊,目前仅在新疆哈密、甘肃天水、河南二里头、四川三星堆等地发现十余件,镶嵌有经过切割的绿松石作为装饰的就更加稀少。同时,二里头遗址的镶嵌绿松石铜牌饰是贵族专用的身份标志物。
从年代和出土数量上看,三星堆出土的铜牌饰年代比二里头的晚,数量也没有二里头的多。因此,赵海涛推测,三星堆文化是受到二里头文化的影响而出现了铜牌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