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皇出逃,发生了马嵬驿之变,杨贵妃的归宿众说纷纭。杨贵妃的名字,与国色天香的牡丹已融为一体,她也被后世尊为牡丹花神。
贵妃化神 聂剑帆 画
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皇出逃,发生了马嵬驿之变,杨贵妃的归宿众说纷纭。杨贵妃的名字,与国色天香的牡丹已融为一体,她也被后世尊为牡丹花神。
不见玉颜空死处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八日,安禄山以讨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十二月十三日,叛军攻克东都洛阳,居住在上阳宫的梅妃死于乱军之中。次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建元圣武,建立伪燕王朝。
新旧《唐书》记载,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六月十二日,伪燕大军攻破潼关,兵临长安。次日晨,唐玄宗从延秋门仓皇西逃。十四日,驻扎在马嵬驿,但所有侍卫都停止不进,要求诛杀杨国忠、杨玉环。于是,唐玄宗下诏杀杨国忠,赐杨玉环自尽。
随后,唐玄宗入蜀,皇太子李亨到灵武。八月,李亨在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尊唐玄宗为太上皇。
第二年九月,郭子仪收复两京,唐玄宗还长安,路经马嵬驿,派中使备办棺椁将杨玉环重新下葬。启土后,见杨玉环从前所佩的香囊还在,中使将它献给玄宗,玄宗视之,百感交集,泪下不止,便命画工图其形貌挂于别殿,朝夕往视,哽咽唏嘘。
从这个记载看,杨玉环必死于马嵬驿。但是,白居易《长恨歌》说:“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这句话引人联想,因为改葬之时,未见杨玉环的尸骨。
疑是逃脱马嵬灾
长安城破之际、唐玄宗仓皇逃蜀之时,局面非常混乱,马嵬驿之变的真实情况,在当时已经众说纷纭,杨玉环的下落就是个谜。有人认为,杨玉环并没有死于马嵬驿之变。李商隐《马嵬》说:“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元代白仁甫《醉中天》云:“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
如果杨玉环真的未死于马嵬坡,那么她流落何处呢?俞平伯在《论诗词曲杂着》中认为,《长恨歌传》所言“使人牵之去”,是说杨玉环被使者牵引去远地藏匿,而非牵去缢杀。日本学者渡边龙策在《杨贵妃复活秘史》中说,杨玉环逃离马嵬坡后,辗转到了扬州,见到了日本遣唐使团的藤原制雄。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在藤原制雄的协助下,杨贵妃搭乘使团的船,到日本久津登陆。
日本海沿岸有一个叫久津的渔村,以“杨贵妃之乡”而闻名。山口县至今仍有杨贵妃墓,是著名景点。洛阳牡丹从唐代传到日本,日本世代花师不断培育,形成日本牡丹种群,最著名的就是“杨贵妃”,这种牡丹为浅红色,与“一捻红”相似。目前,该牡丹品种已引进洛阳。
但是,在马嵬驿之变的研究中,我们忽视了一个关键人物,他就是李华。李华是杨玉环的初恋情人,据新旧《唐书·李华传》所载,安史之乱爆发时,李华为监察御史。唐玄宗出逃时,他应在身边。马嵬坡旁有智藏寺,杨玉环也是被“牵之去”智藏寺自缢。而李华是善无畏的大弟子,他与智藏寺自然相熟。由他带杨玉环到智藏寺,然后逃逸,完全可能。
千秋万代敬花神
新旧《唐书·李华传》载,李华到洛阳,担任伪燕王朝的凤阁舍人。次年,郭子仪收复洛阳,李华“屏居江南”,后“客隐山阳,勒子弟力农,安于穷槁”。山阳,今属江苏省淮安市,这里应是李华、杨玉环的最后归隐之地。
由于杨玉环与牡丹的特殊关系,她也被后世尊为牡丹花神。许多牡丹名品,以她的名字而命名,如“醉杨妃”“红杨妃”“醉玉环”等。其中,“醉杨妃”是洛阳牡丹名品。此花起楼重瓣,初开粉红色,内瓣多皱而细长;盛开粉紫略带蓝色,呈皇冠状;谢时紫粉白色。因其花梗柔软弯曲,花朵常常下垂且瓣薄,故在阳光下既有潇洒风流之姿,又有娇媚羞怯之态。
广东省乐昌县白石区谷家冲村欧氏宅,有株清代栽培的“醉杨妃”。据清《乐昌县志》《欧氏祖谱》记载,乾隆年间,欧相玑在中原经商,娶洛阳官家女邓氏为妻。邓家将这株牡丹陪嫁到欧家,欧家代代呵护牡丹,传芳至今。
在菊花名品中,也有“醉杨妃”。明代李东阳《题醉杨妃菊》云:“谁采繁花席上题,偶将名姓托唐妃。日烘花萼醺时面,雨换华清浴后衣。隔坐似邀秦国语,挥毫不放谪仙归。欲从颜色窥生相,已落诗家第二机。”(郑贞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