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破层峦一水来,俨然双阙向城开。”白居易曾说“洛阳西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山色”为洛阳八大景之首,其山水形胜自与别处不同。
劈破层峦一水来,俨然双阙向城开。
千龛佛像唐雕凿,万世神功禹削裁。
南卷窗帘含远翠,东分岳黛入深怀。
邵窝白社无人管,尽日岩云片片堆。
——明·吕维祺《龙门山色》
吕维祺(公元1587年至公元1641年),河南新安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理学家。吕维祺一生著述丰厚,有《明德堂文集》《孝经本义》《孝经翼》《节孝义忠集》等传世。
“劈破层峦一水来,俨然双阙向城开。”白居易曾说“洛阳西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山色”为洛阳八大景之首,其山水形胜自与别处不同。远远望去,层层叠叠的群山好像被劈开,伊水流经其中,宛如一条长龙穿门而过。伊水两岸,龙门、香山夹峙对立,形若门阙。作者用“劈破层峦”来形容龙门山势雄伟,生动传神。
“千龛佛像唐雕凿,万世神功禹削裁。”前句是说龙门的千龛佛像的开凿历史。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后历经东西魏、北齐,到隋、唐、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时间持续400余年之久。唐代是龙门石窟开窟历史上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开凿的最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潜溪寺、万佛洞、奉先寺大像龛等。奉先寺共有九尊大型雕像,其中卢舍那大佛在龙门石窟中形体最大、艺术价值最高,是武则天捐出“脂粉钱二万贯”、以她容貌为样本所开。后句是说,这巍峨的龙门山,是当年大禹治水时为凿通伊水而成的神奇功绩。龙门又称禹门,相传为大禹开凿。《汉书·沟洫志》记载:“昔大禹治水,山陵当路者毁之,以凿龙门,劈伊阕。”
“南卷窗帘含远翠,东分岳黛入深怀。”描绘了龙门山周围的秀丽景色。南面远处的青山像卷起的窗帘,东面黑色的嵩山从远处而来,与伊水交汇在这里。龙门山绮丽秀美,许多人到了这里都会流连忘返。
“邵窝白社无人管,尽日岩云片片堆。”邵窝,指北宋理学家邵雍隐居的安乐窝;白社,指唐代诗人白居易组织的香山九老诗社。邵雍与白居易,是洛阳的文化名人,他们的文学作品与日常生活行为无不构成了洛阳人文的重要事件,成为流传千年的佳话。
吕维祺的这首《龙门山色》,写出了龙门的自然和人文之美,它有神功禹削的山势,有千龛佛像的壮观,有远翠岳黛的秀丽风光,有历史名人的登临吟咏,留给我们隽永的回味和无尽的感慨。 (若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