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里,他是受学生欢迎的法学教授;在荧屏上,他主讲多档法律节目,赢得众多粉丝关注;在幕后,他身兼市政府法律顾问、市法学会副会长、市仲裁委员会委员等多个职务,为领导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在学校里,他是受学生欢迎的法学教授;在荧屏上,他主讲多档法律节目,赢得众多粉丝关注;在幕后,他身兼市政府法律顾问、市法学会副会长、市仲裁委员会委员等多个职务,为领导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他的名字叫杨连专,1966年出生于新乡市原阳县,现任河南科技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近日,记者来到河科大时,杨连专正忙着整理社科联专家县区行调研的材料。得知记者的来意,他先讲了关于自己的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择业”。在中学时代,杨连专对律师这个职业充满了好奇,立志当为人民伸张正义的律师。1984年,他如愿走进郑州大学法律系。在他毕业那年,恰好洛阳工学院(河南科技大学前身)设立了法学专业,到郑大招揽法律教育人才。这个时候,他的恩师宁金城找到了他。“进行法学研究,培养法律人才,同样也是弘扬法治精神。”见他内心犹豫,宁金城劝说道。就这样,1988年,杨连专来到洛阳从事法律教育工作,一干就是近30年。
第二个故事是“充电”。1994年,杨连专到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进修一年。这一年,除完成必修课程外,他还旁听了许多北大、清华等院校的法学课程。为了方便“蹭课”,他专门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记得有一次,他像往常一样提前半个小时赶到北大的阶梯教室,前来听课的学生已经挤满了教室、过道。没有座位,他和同学一起挤着坐在讲台的台阶上,背对着老师听完了讲座。
故事的后续依然精彩。杨连专自我加压充电的精神,激励了他的很多学生。如今,他教过的学生遍布全国,其中不少已成为法律界的中坚力量,这让他十分欣慰,也更加坚定了当初的选择。
在河科大法学院,很多学生都给杨连专写过信,或表达学习感悟,或提出教学意见。“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因材施教。”杨连专常跟年轻老师讲,传道授业解惑离不开及时掌握学生的所思所想。正因如此,在每个学期期中,他都会要求学生给他手写一封信,不仅为他调整讲课思路和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方向,也让“给杨老师的一封信”成为法学院的佳话。
杨连专认为,实践和应用是为了更好地教学。除了高校,他还把课堂延伸到电视台演播厅、党政机关报告厅、企业会议室等地。在中央电视台、洛阳电视台的法制节目中,他常作为主讲或特邀专家参与录制。2013年,他被评为全国普法先进个人。
《洛阳市公路路政管理条例》《洛阳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洛阳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洛阳市燃气管理条例》……在这些法规制定和修改的背后,都有杨连专的付出。自2004年以来,他先后担任市政府立法顾问、法律顾问,参与了一大批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和修改。
“站位超脱,不代表任何一方的利益,提出更公平合理的建议”,这是杨连专对自己的要求。为此,他据理力争,没少和相关部门“较真儿”。
“不怕得罪人吗?”记者问他。杨连专笑了笑,没说话,但他的微信签名给出了答案:正心、厚德、尚法、济世。(洛阳日报记者 朱艳艳 实习生 宋嘉璐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