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时许,吃罢早饭,71岁的郭绍林坐在电脑前,修改他最新编写的书稿。为了方便浏览,他把字体放到最大,脸凑近屏幕,眯着右眼……
|
郭绍林在查阅书籍 |
|
7时许,吃罢早饭,71岁的郭绍林坐在电脑前,修改他最新编写的书稿。为了方便浏览,他把字体放到最大,脸凑近屏幕,眯着右眼……
郭绍林的举止让老伴苗兰英心疼不已。去年5月,郭绍林的右眼刚刚做过手术。当时,他正忙着编写60多万字的《中国历代牡丹谱录译著》。
急于赶稿,老先生每天凌晨4时准点起床,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连月过度用眼,郭绍林眼睛出现看不清等症状,随后进行手术。此时,书稿才完成四分之一。
术后,郭绍林不顾家人反对,仅休息了两个月便又开始赶稿。在写稿时,为了保护眼睛,他就闭上右眼用一只眼睛看,终于赶在今年2月完成书稿。
为人谦逊、做事认真,在文化圈,郭绍林是知名的本土河洛文化专家。1946年1月,他出生于洛阳,1965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史专业,之后在济源的一所中学任教8年。
教书更重学术。上课之余,郭绍林喜欢看书和思考。1979年,他以专业课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攻读唐史方向的研究生。1983年,他被分配至河南大学任教,1988年调入洛阳师范学院(时为洛阳师专)历史系,从事中国古代史、隋唐历史文化、中国佛教及河洛历史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如今,已经退休的他还是河南省历史学会理事、中国武则天研究会副会长。
“做学术,得静下心、不浮躁。”郭绍林常常如是说。在读研究生时,他想写篇文章论证唐代皇权的制约机制,可苦于缺少切入点,迟迟没有动笔。郭绍林对此仍念念不忘,时刻留意积累素材。1991年,他无意间看到一本书后,灵感迸发,很快写出《论唐代社会对皇权的制约机制》,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郭绍林说,洛阳人都有洛阳情节。也正因此,他对洛阳的历史文化如痴如醉、颇有研究。30多年来,他先后出版了《唐代士大夫与佛教》《隋唐洛阳》等书,与人合著《中国牡丹大观》等作品,还发表了百余篇论文,内容涉及广泛。
“文人过招,当仁不让于师。”郭绍林说,他的宗旨是创立新说、匡正谬误。20世纪90年代,他的师兄在编写《洛阳市志》第15卷《白马寺志》时,引用了《登焚经台》这首诗,并把作者署名为“唐·李世民”。为此,郭绍林专门撰写文章并发表,论证此诗并非出自唐太宗之手。在学术面前,郭绍林始终坚持客观存在为第一性原则,实事求是,敢于推翻文友的观点,对流行的错误说法予以匡正,不断对学术课题进行探索。
沉迷研究历史文化,郭绍林也喜好上创作诗词楹联。“过眼云烟七十春,转头霞蔚近黄昏。文山游逸漫寻路,闹市索居长闭门。诗有精神归美刺,人无品格等鸡豚。但能不愧平生事,朗朗乾坤付后昆。”这是去年他70岁时所作的《暮年吟》。“闭门”研究学术,方“不愧平生事”,这就是他的心里话啊!(洛阳日报记者 朱艳艳 实习生 宋嘉璐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