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进入水果销售的高峰期,但近日有果农致电日报新闻热线,反映我市出现的苹果滞销情况。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我市苹果大丰收,产量创新高,但受多重因素影响,价格普跌,部分区域苹果滞销。业内人士认为,破解“丰产不丰收”难题,还需畅通多元销售渠道。
|
市区某超市里的苹果售价低于往年同期 |
|
核心提示
临近春节,进入水果销售的高峰期,但近日有果农致电日报新闻热线,反映我市出现的苹果滞销情况。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我市苹果大丰收,产量创新高,但受多重因素影响,价格普跌,部分区域苹果滞销。业内人士认为,破解“丰产不丰收”难题,还需畅通多元销售渠道。
1 苹果增产,果农却发愁
去年10月至今,洛宁县上戈镇麻底村村民乔红武经历了“先喜后忧”的心路历程。喜的是,苹果大丰收,全家17.8亩的苹果地,共收了近7万公斤苹果,且品质都不错;忧的是,今年苹果价格跌了不少,而且目前还有近2万公斤没卖出去。
今年56岁的乔红武算是麻底村的果农大户,种植苹果20余年。他告诉记者,往年苹果收成约5万公斤,今年增产近2万公斤。今年直径75毫米以下的苹果,每公斤售价1.2元至4元,而去年同期此规格的苹果最高可卖到每公斤5.6元;直径80毫米及以上的苹果,每公斤售价4.4元至6.6元,去年同期同等规格的价位则是6.6元至9元。平均下来,每公斤降了2元左右,可谓近几年的最低价格。
现在,乔红武每天面对存放在窑洞里的近2万公斤苹果发愁,这些苹果最多能放到3月。为苹果卖不出去而发愁的并非他一人,在麻底村,目前约有10万公斤苹果尚未找到销路。
市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苹果种植面积约30.2万亩,此次收获季节总产量约为3.15亿公斤,较去年同期增产约0.16亿公斤,增幅约为5%。目前,全市尚有10%至20%的苹果尚未售出,平均售价比去年同期低约10%。
2 集中上市,降价仍滞销
市园艺工作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2015年降雨、气温等条件有益苹果生长;另一方面,近年苹果种植技术有所提高,如果树套袋技术等,大幅降低残次果品比例。此外,近几年苹果销售价格可观,果农种植积极性高,种植苹果的人增多,一定程度上也拉大了今年的总体产量。
量大拉低市场价格。近期,随着陕西、山东、山西、辽宁等苹果主产区的苹果集中上市,今年我国苹果产量或将超过4000万吨,有望创历史新高,受此影响,苹果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并有不少地方出现了滞销的情况。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我市也未能幸免出现苹果“降价仍滞销”的局面。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随着淘宝店、微店等电子商务及现代物流的发展,包括水果在内的生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越发红火,对线下水果销售造成了一定冲击。此外,近年一些用概念包装的水果产品越来越受中青年消费者欢迎,如褚橙、阿克苏冰糖心苹果等,这对传统水果销售业也有一定影响。
3 销售渠道,还需多元化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像乔红武这样的果农,苹果销路主要有两种,一部分销往南方城市,多为直径75毫米以下的苹果,由南方水果批发商到村里的各果农家收购;另一部分是自己联系洛阳市区的水果批发商及零售商,卖的多为直径75毫米以上的苹果。
“这部分果农大多属于传统的‘单打独斗型’,一旦出现丰收年,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激增之时,很容易出现产品滞销等情况。”市园艺工作站站长田玉广说。
近年,我市部分地区的苹果等水果生产及销售采用公司化运作模式,由公司统一安排种植生产及找销路等,取得了不错效果,产品滞销的风险也大大减小,但目前这种模式的普及程度有限,建议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引导、鼓励公司运作、企业带动的水果生产模式。
培育新型职业化农民,通过规范生产、技术提升、管理培训等,解决销售弱等问题;在散户较多的区域,鼓励以合作社等形式抱团发展,开拓市场。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可尝试先跑市场。”田玉广说,新安县一家软籽石榴合作社,在生产初期就主动到北京等城市跑市场,与当地16家超市达成合作意向,待软籽石榴成熟后,直接进入超市零售,解决了销售的后顾之忧。
此外,目前我市苹果等水果通过电商渠道销售的仅占5%,尚待挖掘的电商渠道潜力巨大。(洛阳日报记者 赵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