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洛南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因位于洛河之南而得名。在洛南县城关镇尖角村东北方向的一面山坡之上,有一处洞穴。谁能想到,这个并不起眼的洞穴所在地,竟是一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文化遗址——花石浪遗址。20日,“溯源洛阳——洛阳作家走洛河”采风团的作家们来到这里,与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祖先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
“洛南猿人”曾在此繁衍生息
尖角村距洛南县城约5公里,地处县河、石门河和洛河交汇处。村子东北面有座山,每逢下雨,岩石便呈现出浪花般模样,此地因此得名“花石浪”。
因刚下过雨,通往花石浪遗址的小路非常泥泞,我们不得不相互搀扶或手抓着荆棘向上爬。作家们开玩笑说:“旧石器时代的先人们在此生活,可能连这样的路也没有。”
大约15分钟后,我们来到了遗址洞口。商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洛南县作家协会主席刘剑锋为我们介绍了花石浪遗址的情况。
花石浪遗址范围包括龙牙洞遗址内部以及洞外附近的洛河及其支流石门河二级河流阶地坡积物部分,是一处罕见的、保存基本完好的、内涵十分丰富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
龙牙洞遗址出土了极为丰富的早期人类文化遗迹及遗物,包括古人类生活活动踩踏面、用火遗迹,以及熊猫、大象、熊、犀牛、鱼、龟的化石,此外还有石制品7万多件,说明“洛南猿人”曾在此繁衍生息,时间在50万至25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的“三室一厅”
龙牙洞洞口为山体裂缝,洞底距离地面约3米。在征得相关部门的同意后,记者与几名作家一起下到洞底,目睹了这个神秘洞穴的面目。
我们看到,龙牙洞并不大,宽约两米,高约4米,长有八九米,总面积约20平方米。洞穴的周围,还有3处小穴,约一米见方,可容纳一人坐卧。
此时,洞外的几名作家迫不及待地让我们为其介绍洞内情况,一名置身洞内的作家开玩笑说,洞内的3处小穴如同3个小房间,中间空地就像一个客厅,这样看来,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老祖先就已经住上了“三室一厅”。
“三室一厅”的说法虽为玩笑,但确实有几分相似。此时,记者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画面——三位年长的猿人坐在小穴之内,看着其他猿人分发采来的野果或打来的猎物,其乐融融。
“居洞穴而躲避野兽侵袭,出洞穴可采野果充饥,还能饮用洛水解渴,‘洛南猿人’在这里创造了文明。”刘剑锋说。
捡来的一块骨头化石,竟成人类文明佐证
今年63岁的刘顺民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当年自己在山上捡来的一块骨头化石,竟成为早期人类文明的有力佐证。
刘顺民是尖角村人,1965年的一天,他到花石浪山上采药,在一个山洞里发现骨头化石。有人告诉他,这叫“龙牙”化石,是一种中药材,有止血功能,很值钱。一传十,十传百。后来,上山捡骨头化石的村民越来越多。
刘剑锋说,后来,西北大学教授薛祥熙在西安市偶然发现了街面上出售的这种“龙牙”化石,这引起了她的关注。后来,薛祥熙来到洛南县,采集到一些哺乳动物化石,还从村民手里收集到一枚早期人类牙齿化石和大熊猫等动物的牙齿化石等。她推测,这些化石很可能就出自龙牙洞中,龙牙洞则极有可能曾有古人类居住,这引起了考古界关注。
1995年至199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洛南县博物馆联合对花石浪龙牙洞进行挖掘,挖出大量动物化石,并在洞中一个岩壁角落发现火烤痕迹,推测为“洛南猿人”保留火种的地方。
在洛南县博物馆,我们看到了薛祥熙当年采集到的那枚人类牙齿化石。该馆副馆长张珂告诉我们,发现龙牙洞之后,考古学家又先后进行了大范围的发掘,截至目前共确认旧石器遗址300多处,成为“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群”,从分布图上看,都在洛河两岸及其支流附近,距今5万至100万年。
“由此可以看出,‘洛南猿人’是喝着我们的洛河水度过了上百万年的历程,创造了最早的河洛文明。”张珂说。
1997年,花石浪遗址成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花石浪遗址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洛阳晚报记者 李三旺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