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泱泱,伊水悠悠,不尽两河滚滚流。
在洛河与伊河汇流处,有这么一片河洲,它平坦润泽、丰腴富饶,是中原腹地的“粮仓”。
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这里积淀出的厚重历史文化,推动着中华民族一步步走向辉煌。这片河洲,便是被誉为“中国第一滩”的夹河滩。
伊河洛河偃师汇流
14日下午,“溯源洛阳——洛阳作家走洛河”采风团一行离开巩义,抵达活动的第二站偃师。作家们顾不得长途跋涉的劳累,直接向位于岳滩镇岳滩村附近的洛河与伊河汇流处进发。
洛河、伊河汇流冲积出的夹河滩,古称“伊汭”,它西起洛龙区关林附近,东至偃师岳滩村、杨村一带,地势平坦、地面开阔,南北宽5公里左右。
夹河滩的尖角尽头被当地人称作“犁铧尖儿”,站在这里,眼前是“人”字形的河流。从秦岭东行的洛河与沿伏牛山北上的伊河仿佛一对相伴而行的恋人,在这里冲破了黄土的层层阻隔,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共同朝着黄河进发。
伊洛合流曾是偃师八大景之一,景色有多美?有诗为证:“伊洛西来各一川,会奔此地复沺沺。鸟惊沙岸北南树,渔到波心上下天。”
如今,随着河水的不断冲刷,“犁铧尖儿”这里的面积正在逐渐缩小,当地正在此处修建护坡进行保护。
夹河滩被誉为“中国第一滩”
历史上最灿烂的人类文明大都发源于近水之处,华夏文明也不例外。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都城斟鄩,便建于夹河滩上。
当地文史专家、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高献中说,斟鄩城位于夹河滩西侧不远处的高地上,那里南临古洛河、北依邙山,回旋余地很大,是建都的最佳之地。只是后来洛河改道,再加上水害,此后的都城如偃师商城、汉魏故城等才选择了更为安全的平原地带。
高献中说,我国有许多夹河滩,但能繁衍出“华夏第一都”——夏都这样伟大都城的夹河滩仅此一个。所以,洛阳夹河滩又被誉为“中国第一滩”。
文学圣地夹河滩
洛阳夹河滩的旖旎风光给无数文人墨客赋诗作画创造了天然条件。从古至今,许多旷世佳作都与夹河滩有关。
我市著名学者刘彦卿认为,《诗经》中很多篇目的发生地就在夹河滩。人们印象最深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泛彼柏舟,在彼中河”全都是描写夹河滩的。
曹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植进京觐见魏文帝曹丕,返回封地时在夹河滩的洛河边看到,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子像一朵出水芙蓉那样慢慢从碧波中升起。曹植觉得她既像女神宓妃,又酷似刚被兄长赐死的嫂嫂甄妃。
曹植触景生情,挥笔写下《感甄赋》,即后来的《洛神赋》。
对话洛河岸边的农民诗人
在李贺故里宜阳,居住在洛河两岸的人们对诗歌的热情至今仍未减退,而这些人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15日下午,采风团来到了宜阳县莲庄镇,与莲岳诗书画联谊会的农民诗人进行了文学交流。
莲岳诗书画联谊会,这个由农民组成的文学社团自2001年成立至今已拥有会员679名,其中最大的93岁,最小的16岁。他们在各类杂志、报纸上共发表文学作品6000余首(篇)、书画千余幅,成为远近知名的民间文化团体。
莲岳诗书画联谊会会长马立谦说,他们在创作时,许多灵感都直接或间接与洛河有关。正值农忙时节,楼下空地上拖拉机碾压菜籽的场景使屋内的文学交流更接地气。马立谦临时起意,吟诵了自己创作的一首与洛河有关的诗《春韵》:“风和日丽百花多,洛水悠悠荡碧波。千顷农田千顷绿,一犁春雨一犁歌。”
昨日上午,作家团一行离开宜阳,来到第四站洛宁。在这里,他们将参观洛出书处、杨广墓等与洛河有关的历史遗迹。(洛阳晚报记者 徐翔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