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南部的杨山,是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牡丹的原生地之一。由杨山牡丹培育的凤丹,作为食用和药用牡丹,曾长期造福河洛民众。现在,洛阳正以凤丹种植的规模化和科技创新为先导,进行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新实践。
史载伊尹躬耕地
杨山古属嵩县,今主峰区属栾川县合峪镇。《淮南子》《水经注》称阳山,“厨师之祖”伊尹曾躬耕于此,赞美“阳山之穄(jì)”为“饭之美者”。
伊尹,又名阿衡,夏末商初人,生于伊洛流域古有莘国的空桑涧(今嵩县栾川一带),厨师出身。伊尹用烹饪的实践,陈述治国方略,商汤委之以国政,他先后辅佐商朝五代帝王。伊尹被后世尊为“厨祖”“厨圣”,因他曾隐居于杨山,故主峰名为阿衡峰。
隋唐时期,名医杨上善曾居于此,因此又称杨山。隋朝的国花是牡丹,而杨山是牡丹的原生地,故隋炀帝下诏在这里建花神庙,杨山也成了护偌大隋帝国的圣山。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秋,气候反常,杨山的桃树李树迎霜开花,并迅速结实。镇守太原的李渊迅速让人编写了一首《唐受命谶(chèn)》的歌谣,让人到处传唱:“桃李子,鸿鹄绕阳山,宛转花林里。莫浪语,谁道许。桃李子,洪水绕杨山。江南杨柳树,江北李花荣。杨柳飞绵何处去,李花结果自然成。”这首歌谣,传播了杨隋将亡、李唐当兴的政治谣言,为李渊起兵进行了舆论上的准备。
方圆30平方公里的杨山地区,孔雀河贯穿全境,水清如滤,白鹤翱翔,草茂水丰,这是一个诗化的山水空间。
凤丹花开满杨山
杨山是凤丹的原生地。凤丹,又名白凤丹、凤丹白,属于古老的杨山牡丹后裔。今为了区别杨山的野生牡丹和栽培牡丹,把杨山野生牡丹称为杨山牡丹,把同类栽培牡丹称为凤丹。
杨山牡丹,落叶灌木,高约1.5米,茎皮灰褐色,有纵纹;一年生枝浅黄绿色,具浅纵槽。二回羽状复叶,小叶15枚,卵状披针形或窄长卵形,全缘,侧生小叶近无柄,叶面近基部沿中脉疏被粗毛,背面无毛。花单生枝顶,白色,稀花瓣基部粉色或淡紫色,瓣端凹缺;雄蕊多数,花丝暗紫红色;花盘暗紫红色;柱头暗紫红色,幼果密被褐灰色粗毛,种子黑色,有光泽;花期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结果期在8月。
杨山牡丹的人工栽培,是从隋朝开始的,在栽培过程中,通过变异和人工嫁接,出现了许多牡丹名品。而保持杨山牡丹基因稳定性的凤丹,一直是最主要的药用和食用牡丹品种。
最近三十年来,凤丹系列品种在外地亦广泛用于观赏,南北各地广为栽培。凤丹较耐湿热,对江南一带气候颇为适应;也较耐寒冷,在东北一带亦可正常越冬。
目前,杨山野生牡丹还很多,同类野生牡丹在新安荆紫山、洛宁全宝山也有分布。而杨山地区的人工栽培牡丹面积甚大,已有万余亩。
凤丹珍品用途多
凤丹,是一种重要的油用牡丹。洛阳民间使用凤丹籽榨油和制作调料有悠久的历史,但没有大规模生产。
2011年3月,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经新资源食品评审专家委员会审核,批准牡丹籽油等为新资源食品。牡丹籽油正式成为我国食用油大军中的一员,牡丹籽油的开发意义非同寻常,它将改变目前我国食用油的消费结构。
中国林科院通过对压榨牡丹籽油分析,这种以牡丹籽仁为原料,经压榨、精制等工艺而成的金黄色透明油状液体,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92%,其中α-亚麻酸占42%,多项指标超过被称为“液体黄金”的橄榄油。
凤丹,不仅可以油用、药用,还可以入茶。用凤丹全花入茶,始于隋唐时期。清代,它被正式列入《续茶经》,成为茶中的贵族。
从2011年开始,洛阳开始组织科技力量,对牡丹全花茶的制作工艺进行联合攻关。去年10月16日,洛阳市委宣传部、洛阳市委农工委举行了洛阳牡丹全花茶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洛阳牡丹全花茶研制成功,这一成果填补了国际上牡丹全花制茶的空白!今年,牡丹全花茶成为牡丹文化节的唯一指定专用茶。
广种凤丹富万家
洛阳从2010年开始大力推广食用牡丹种植,当年全市种植面积只有五六千亩,到2011年扩大至4.87万亩。目前,全市食用牡丹种植面积12万余亩,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到2020年,洛阳食用牡丹种植面积将达100万亩。
今年年初,我国出台《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将油用牡丹列为重点开发的木本油料作物之一。国家林业局“油用牡丹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开发”项目即我国“油用牡丹试验田”,将落户洛阳。
在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杨山地区最大的牡丹企业联合体——洛阳众芳牡丹产业集团申请的牡丹全花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现场评定。这意味着洛阳牡丹全花茶即将成为我市第三个获得保护的产品。
牡丹产业就是特色农业,凤丹,这个来自杨山的精灵,已成为千家万户的致富使者。(郑贞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