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市要统筹运用包括产业配套、政策优惠、资金扶持、环境优化、情感关怀在内的综合性措施,让各类人才都愿意来洛阳也能够在洛阳干事创业,把洛阳打造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高地、“白领城市”。
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市要统筹运用包括产业配套、政策优惠、资金扶持、环境优化、情感关怀在内的综合性措施,让各类人才都愿意来洛阳也能够在洛阳干事创业,把洛阳打造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高地、“白领城市”。
会议关于人才保障的内容发布后,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大家纷纷表示,要立足本职,务实进取,为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市民:人才保障不可或缺
“对人才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但对人才的使用必须只争朝夕。”执教近30年的市财经学校教师罗东敏,感受到我市对教育和人才越来越重视。他所在的学校,环境更优美了,配套设施更完善了,教师进修也更便捷了。
“职业教育更多的是为地方服务,学生的素养反映城市的发展水平。”罗东敏建议我市借鉴发达地区的成熟经验,打通职业教育学生的上升通道;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整合现有教学资源,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学校因材施教,让学生更“接地气”。
“自己的价值能够发挥,工程的质量能有保障,是每个技工的心愿。”家住西工区的仝欢欢,是我市某国企的一线技工,一年中的多数时间都在外地工作。谈到“人尽其才”,她希望用人单位完善培养制度,定期组织轮岗学习或技能竞赛,让职工一专多能;充分考虑职工的情感需求,进行相关慰问或走访,让职工有“家”的归属感。
企业家:内培外引留住人才
近年,我市结合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出台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对缓解人才短缺起到一定作用。“和发达地区相比,我市的人才优惠政策总体仍不给力。”河洛人才市场总经理黄伟说,目前我市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比较匮乏。许多民营企业愿意花钱却招不来合适的人,招来的人又不容易留住,一旦出现中高级管理或技术人才短缺,其自身发展往往受到很大制约,只能内部培养,而这需要较长时间。他希望我市在引进外来人才的同时,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
洛阳市耕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韦英群说,文化创意付诸产品需要一个过程,招来的大学生因自身能力或薪水问题,最终留在公司的很少。他建议,政府搭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促进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对接,高校也应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公务员:注重引导量才适用
市人才办副主任李鹏飞说,近年,我市积极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和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紧扣重大工程、重点产业、重要节会,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李鹏飞表示,优秀人才看重的往往不是较高的待遇,而是事业发展的空间。我市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重点产业的发展,降低常驻人才引进条件,提高政策兑现的可操作性和引才聚才的灵活性,并推动政府、社会、市场良性互动,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开发人才资源,为人才的创新创业营造优良环境。
“国家政策最终落实到基层,离不开人的实施。”伊滨区庞村镇副镇长苏海燕说,在钢制家具产业发展、重大项目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该镇党员干部和技能人才通力配合,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基层要量才适用,帮助人才实现自身价值”。
专家学者:优化环境引凤归巢
“现有各类科研机构600余家,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万名,洛阳有着雄厚的人才基础。”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张项民说,我市要通过建立和完善人才的评价体系、选任方式、流动制度、报酬机制等途径,盘活存量人才资源,合理调控人才的布局和结构。同时,政府、企业、高校要及时完善和对接人才引进政策,缩小与周边城市优惠力度的差距,并使各方引进的人才能够顺畅流动,形成一种合力。
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院长刘玉来认为,人才引进要置于区域发展的框架中,综合考量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惠普-洛阳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项目建成后,将助推我市IT产业步入全国前列,使我市在短时间内形成相关人才、技术和产业的高度集聚。同时,我市也要注重软环境的塑造,让城市变得更有洛阳味道和洛阳特色,形成家的亲和力,吸引在外洛阳籍人才“回巢”。(见习记者 姜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