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洛城,牡丹正悄然萌动。在涧西区重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共享奶奶”蔡春芹在给双职工家庭的孩子辅导作业;伊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里,“洛阳大妈”毕清风在为戏迷爱好者开展技能培训;栾川县陶湾镇协心村文明实践广场上,村民在“道德积分超市”里用参与环境整治得到的积分兑换粮油……这些生动场景,是洛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真实写照。
打造文明实践洛阳模式
2月12日元宵节,洛阳市2月份“社区邻里日”暨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活动日主会场活动在伊滨区中央公园悦动广场举行。活动现场不仅有锣鼓、秧歌、舞龙、花船等民俗展演,还设置了非遗、文创、美食等30余个文明实践摊位,打造了绚丽多彩的灯会景观,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千余人到场。
一月一主题,是洛阳市“社区邻里日”暨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活动日主题活动的一大亮点。两年来,洛阳市坚持把“社区邻里日”暨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活动日主题活动作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有效载体和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力抓手,着力打造具有洛阳特色的社区文化和文明实践品牌。
偃师区结合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孟津区开展“黄河岸边是我家”主题活动,老城区通过“文明+文艺”的创新形式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自“社区邻里日”活动开展以来,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在做实“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创新“自选动作”,以一地一亮点的区域差异,走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特色路”。
如今,行走在洛阳城中,文明实践的印记清晰可辨:老城十字街的“诚信商户”挂牌折射了商业文明提升,地铁站里的“牡丹文化主题车厢”彰显了城市美学追求,社区广场上的“家风家训墙”记录着德善传承;持续四年的“社区邻里日”暨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活动日主题活动,累计举办3600余场活动,发动3.2万名志愿者服务96.9万人次,让“钢筋森林”里重现“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情。
展望新征程,2025年河南省“学雷锋·我行动”暨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周活动将在洛阳启动,这座千年古都将继续以人民为中心,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刘嘉仪 通讯员 徐若雨 陈志强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