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洛城,牡丹正悄然萌动。在涧西区重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共享奶奶”蔡春芹在给双职工家庭的孩子辅导作业;伊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里,“洛阳大妈”毕清风在为戏迷爱好者开展技能培训;栾川县陶湾镇协心村文明实践广场上,村民在“道德积分超市”里用参与环境整治得到的积分兑换粮油……这些生动场景,是洛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真实写照。
志愿者在丽景门周边开展文明旅游志愿服务
春日的洛城,牡丹正悄然萌动。在涧西区重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共享奶奶”蔡春芹在给双职工家庭的孩子辅导作业;伊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里,“洛阳大妈”毕清风在为戏迷爱好者开展技能培训;栾川县陶湾镇协心村文明实践广场上,村民在“道德积分超市”里用参与环境整治得到的积分兑换粮油……这些生动场景,是洛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洛阳市以阵地建设为基、理论宣讲为魂、服务群众为本,将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至城市肌理的最深处,让文明的种子在千年古都生根发芽。在第62个学习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回望这条以人民幸福为底色的实践之路,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明画卷正徐徐展开。
服务站点建到百姓身边
涧西区长二社区,一个由废旧仓库改造而成的“网红”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散发着浓浓的青春气息。这里不仅开设了新华书店,打造了小型图书馆,还引入了洛阳本土咖啡品牌“西城十二咖”,每天都会吸引不少青年人到此学习、休闲。
“过去这里是堆杂物的库房,现在成了群众最爱来的地方之一。”长二社区党委书记高瑞兵说,通过“空间换资源”模式,将商户运营与居民自治结合,实践站年均服务人次突破5万,实现水电和基本维修自给自足。
“阵地建设,关键要有人气、有温度。通过‘三级书记’主抓机制,目前全市已建成1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9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17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93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形成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覆盖网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焦元鹏说。
硬核数据背后,是“大门常开、居民常来、服务常在”的温暖承诺。洛龙区打造的64道文化长廊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标语巧妙融入唐风建筑;偃师区打造商都文化广场等172个文明实践广场,定期开展“偃艺夜八点”等特色活动;在栾川县的道德积分超市里,村民能用参与环境整治得到的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这一举措有效提升了群众文明素养……
洛阳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为基础,持续推进邻里中心、养老中心、健身中心、卫生服务中心和市集等社区“4+1”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文化、体育、养老、医疗健康、教育和政务服务六大基本公共服务进基层。如今,阵地建设已不局限于物理空间,而是融入“家门口”的服务,成为群众推门可见、触手可及的幸福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