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就要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不能团圆的,念着;能团圆的,盼着,心里跟有一只小猫爪似的,挠一下,挠一下,痒痒的。还是一起看两个民间传说吧,调剂调剂情绪,放松放松心情,一起愉快地迎接中秋节!
中秋佳节就要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不能团圆的,念着;能团圆的,盼着,心里跟有一只小猫爪似的,挠一下,挠一下,痒痒的。还是一起看两个民间传说吧,调剂调剂情绪,放松放松心情,一起愉快地迎接中秋节!
牡丹仙子画牡丹,梦中得佳品
在中国国花园西门内广场东边,有一个紫根牡丹广场,它紧挨着秋翁遇仙亭,沾到了秋翁的“秋”字,也刚好有一个发生在秋天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秋天,牡丹仙子下凡,来到了洛阳。
清晨赏龙门山色,傍晚吹洛浦秋风,暮色降临时分,正宜邙山晚眺,遍览洛城美景后,牡丹仙子来到翠云峰,决定在此完成自己的使命——她是来种花的。
牡丹仙子是天上的花神,将仙宫装扮得姹紫嫣红,如梦似幻,深受众仙好评。听说人间没有牡丹,她决定下凡种花,让凡人们年年赏花,也享受一下当神仙的乐趣。
她飞遍人间大地,发现洛阳邙山地脉最宜,气候尤佳,在这里种牡丹,必然长势旺盛,繁花似锦。
恰逢农历八月十五,朗月高照,银光铺地,夜色温柔,牡丹仙子开始执笔作画。她要绘出一百种牡丹的花样,然后用仙法将其种活。
明月在空中向西漫步,时间随洛水徐徐东流,九十九朵牡丹已绽放在纸上,还差最后一朵,线稿绘好,只待着色。她想要一种特别的颜色,什么颜色呢?她想啊想啊,不知不觉合上了眼睛,进入梦中。
在梦境里,她仍在作画,笔下最后一朵牡丹色泽新奇,花瓣红里透紫,紫中带红,即使在仙宫里也未曾见过。心中兴奋,梦醒了,她急忙将那幅草图摆正,准备上色,不料手一抖,紫红色的颜料正好滴到牡丹根部。那颜料顺着牡丹的根迅速蔓延到枝叶、花朵,颜色变幻,先深后浅,刚刚的梦境似在眼前重现,牡丹仙子心满意足地笑了。
她捏个诀,念个咒,仙气一吹,纸上的牡丹纷纷伸展枝叶,吐露芬芳。正是这一百株牡丹的种子,造就了来年邙山漫山遍野的牡丹。那第一百株来自梦中的牡丹,就是花中名品“紫根牡丹”,其花如皇冠,从初开到盛开时呈深紫红色,凋零时又变成浅红色。
由于牡丹仙子是在八月十五这天画牡丹,种牡丹,古代洛阳人便将八月十五定为牡丹的生日。
牡丹仙子私下凡,种花驱瘟疫
在翠云峰东边不远处,有一座为纪念吕洞宾而建的吕祖庙,现存建筑可追溯到清朝,但关于吕洞宾在邙山上的故事,时间要更早。
那是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吕洞宾飞经洛阳,忍不住下凡游玩,却见邙山上瘟疫肆虐,十室九空,惨不忍睹。他听说牡丹能驱走瘟疫,便上天请牡丹仙子下凡救人。
牡丹仙子原是蓬莱仙岛上的一株山牡丹,因吸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经数万年修炼成人形,成了王母娘娘的侍女。要请牡丹仙子,须得王母娘娘同意,可王母娘娘对吕洞宾印象很不好,心想这好色之徒保不齐是来行骗的,一口就回绝了。
吕洞宾却不罢休,他趁夜溜到牡丹仙子房中,说明来意,再三恳求。牡丹仙子心软,冒着违犯天规的风险,跟随吕洞宾下界救人。
恰是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一轮圆月安宁地挂在空中,邙山上的百姓却正备受煎熬。牡丹仙子连夜种下满山牡丹,牡丹迅速生根发芽,开花结籽,百姓将牡丹根刨出来煎药服用,很快都治好了病。
得知牡丹仙子私自跟随吕洞宾下凡,王母娘娘一气之下罚她永世不得回天宫。牡丹仙子只好在邙山翠云峰住下,吕洞宾过意不去,便留在邙山和她做伴。
为了纪念牡丹仙子,古代洛阳人便把八月十五作为牡丹的生日。每年到了这天,百姓结伴上山,到翠云峰为牡丹仙子进香,并在不远处的邙山上为吕洞宾修了一座吕祖庙。
牡丹是在土壤中生长出来的,牡丹传说亦有其现实的“土壤”:清朝“花痴”陈淏子在他的园艺学专著《花镜》中说:“八月十五是牡丹生日。”民谚亦称种花时间“七芍药,八牡丹”,即农历八月是栽培牡丹的最佳时节。如果记住八月十五是牡丹的生日,就不会闹出“春分栽牡丹,到老不开花”的笑话了。
中秋佳节,我们赏明月,吃月饼,庆团圆,也别忘了给洛阳牡丹庆祝生日呀!(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杨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