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快到了,咱们来聊聊龙吧。龙很神秘,变幻莫测。十二生肖中,其他生肖都是真实存在的动物,唯有龙在现实中难觅其踪。
龙年快到了,咱们来聊聊龙吧。
龙很神秘,变幻莫测。十二生肖中,其他生肖都是真实存在的动物,唯有龙在现实中难觅其踪。
龙很强大,行云布雨,威力无穷,象征着吉祥、尊贵、智慧、力量。
中华儿女自称是“龙的传人”,舞龙灯,划龙舟,劈龙门,守龙城,以龙为尊,龙袍加身;以龙为名,望子成龙……龙文化无处不在。
那么,龙是怎么来的?华夏古籍中都有哪些龙?洛阳历史上又有哪些与龙相关的典故?
古籍中的中华龙
世界上很多国家和民族都有关于龙的神话传说。中国的龙是神话传说中的灵兽,气吞山河,呼风唤雨;而西方的龙——“dragon”,形似长翅膀的恐龙和蜥蜴,能喷火,丑陋凶猛,和东方的龙完全不搭边。
中国经典古籍中记载的龙种类很多,譬如黄龙、应龙、黑龙、苍龙、青龙、白龙、赤龙、角龙、烛龙、火龙、云龙、蟠龙、蛟龙、虬龙、螭(音同吃)龙等。至于这些龙来自何方,长啥模样,大都是寥寥几笔,语焉不详。
《太平御览》记载:“蟠龙,身长四丈,青黑色,赤带如锦文,常随水而下,入于海。有毒,伤人即死。”听起来跟有毒的巨蟒差不多。《广雅》记载:“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未升天曰蟠龙。”《楚辞》则说:“龙无角曰蛟。”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令人头大。
关于应龙的记载还算丰富。据说,应龙生有双翼,会飞,龙尾扫荡之处,平地出河,两岸成山。
《山海经》记载,蚩尤兴兵作乱,黄帝派应龙大战蚩尤,“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又派天女魃助战,“雨止,遂杀蚩尤”。
应龙不但杀了蚩尤,还杀了逐日的夸父,能量耗尽,回不到天上,去了南方,所以南方多雨。
黄帝又称轩辕黄帝,是古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活动区域以河南为中心。考古工作者认为,位于洛阳盆地内的巩义双槐树(河洛古国)遗址,是黄帝时代的重要都邑。
《史记》记载:“轩辕,黄龙体。”言之凿凿,说黄帝有黄龙附体。
也有人认为黄龙就是应龙。司马相如在《大人赋》中写道:“驾应龙象舆之蠖略逶丽兮,骖赤螭青虬之蚴蟉蜿蜒。”看样子,应龙、螭龙、虬龙都像蛇一样扭动身体,但龙的本领可比蛇大得多,可升天,可入海,战斗力极强。
落跑的驯龙高手
古籍里的龙似真似幻,但在夏朝人的生活中,龙似乎是一种真实的生物。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世袭制王朝,洛阳二里头遗址乃夏都斟鄩旧地。史载,夏朝第三任君主太康及末代君主夏桀等,皆以斟鄩为都城。
夏朝许多君主都和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先说夏朝开国君主大禹。他是黄帝的玄孙,相传也是黄龙转世。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有大禹治水雕塑。上古时期洪水泛滥,大禹的父亲鲧因治水不力被处死,尸体三年不腐。人们剖开鲧的肚子,见黄龙腾空而起。有人说黄龙化身为大禹,也有人说黄龙是鲧的精气化成的。
大禹代父治水,有神龙相助。很多古籍中对此场景有不同描述,或说“黄龙曳尾于前”,或说“有神龙以尾画地”,或说“有龙为其负舟”,总之很玄乎。
禹的儿子启也能驾驭龙。《山海经》里说,夏启出行时“乘两龙”,排场很大。
一蟹不如一蟹,夏朝第14任君主孔甲就没这种本事了。《史记》记载,孔甲迷信鬼神,“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未得豢龙氏”,不知该拿这两条龙怎么办。
《左传》记载:“古者畜龙,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豢龙氏和御龙氏都是传说中的驯龙高手,负责养龙及祭祀活动。
舜帝时期,有个叫董父的人,喜欢龙,了解龙的食性,“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把龙驯养得服服帖帖。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
豢龙氏传承不力,待到孔甲在位时,中原已找不到有真本事的豢龙氏。有个叫刘累的人,曾拜豢龙氏为师,“学扰龙于豢龙氏”,孔甲便让他替王室养龙。
《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刘累故城在洛州缑氏县南五十五里,乃刘累之故地也。”古缑氏县今属洛阳市偃师区,可见刘累是在夏都斟鄩城郊养龙的。
起初,刘累表现不错,孔甲挺满意,封其为“御龙氏”。后来也不知哪里出了岔子,雌龙突然病死。刘累的应急方案很出奇:他把雌龙剁成肉酱,煮成羹献给孔甲吃。
孔甲吃罢龙羹,又想看龙。刘累慌了,怕被追责,索性脚底抹油,溜之大吉。
据刘氏族谱记载,刘累躲到了尧山东麓,今平顶山市鲁山县一带,隐姓埋名,繁衍生息。他被奉为刘姓始祖,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都是他的后代。东汉末年,刘秀在鲁山祭拜刘累,筑台招兵,大战王莽,后来建立东汉王朝,定都洛阳。
既然古人认定刘累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那他养的龙是什么生物?有学者认为,刘累养的龙可能是鳄鱼。古时,中原一带气候温暖,黄河流域有很多扬子鳄。扬子鳄古称鼍(音同驮)、鼍龙,前爪有五趾,好冬眠,喜欢潜水,符合龙的特征。信不信由你。
“龙的传人”龙马精神
我们熟悉的龙形象,出自宋代《尔雅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学者们认为,这种龙形象或来源于图腾崇拜。
远古时期,先民们以渔猎为生,生存环境恶劣,崇拜比自身强大的自然力量,向往像熊一样威猛,像牛一样强壮,像鸟一样自由……各原始部落以不同的动物形象作为图腾标志,遂有了熊图腾、牛图腾、鸟图腾等图腾崇拜。
洛阳孟津有龙马负图寺,供奉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传说,伏羲和女娲皆是人首蛇身,洛阳古墓博物馆里的伏羲女娲交尾图可为佐证。
伏羲氏部族以蛇为图腾——民间称蛇为“小龙”,这大概是龙图腾的雏形。
黄帝打败蚩尤统一中原后,与炎帝联手成立华夏族联盟,融合其他部族的图腾元素,虚拟创造了一种新图腾:龙。
夏人乃伏羲氏、黄帝的后裔,以龙为图腾,有祀龙的传统。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不但证明了早在夏代,先民们已把龙作为图腾来崇拜,也为中华龙提供了真实的形象依据。
中华儿女自称是“龙的传人”,龙内化成了一股精气神:能升能隐,能屈能伸,可飞腾于苍茫宇宙,也可潜伏于汹涌波涛。龙的样子,就是我们的样子。(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张丽娜 实习生 刘芊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