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度未达,尝游天津桥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面临着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那就是藩镇割据。
以地处中原的淮西镇(治所在蔡州,今驻马店汝南一带)为例,这里数十年不尊朝廷,还勾结其他强藩图谋造反,是藩镇叛乱的重灾区。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宰相武元衡因支持唐宪宗削藩,竟被刺死在上早朝的途中。
御史中丞裴度同时遇刺,因跌落沟渠才捡回一条命。唐宪宗将其擢为宰相,继续推动削藩事业。三年后,裴度亲临前线担任主帅,平定了淮西叛乱。其他强藩望风归顺,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得以实现。
据《旧唐书》记载,此后裴度又数次为相,“出入中外,以身系国之安危、时之轻重者二十年”,其威望堪比再造大唐的名将郭子仪。
平定淮西成就了裴度的一生功业。然而,当初除了唐宪宗,几乎没人看好他。他之所以极力主战,大概是因为多年前在天津桥上听到了一番话。
据《太平广记》等记载,裴度年轻时寓居洛阳,常骑蹇驴入皇城。一天,他经过天津桥时,两位老人正倚着桥柱在议论:“蔡州用兵日久,不知何时才能平定。”忽然看到裴度,两人惊愕不已。走在后面的仆人听到他们说:“刚还忧虑蔡州未平,等到此人为将就好了!”
裴度个子不高,长得其貌不扬,他听仆人转述老人的话后,说:“他们见我潦倒,只是在戏弄我罢了!”不过,第二年他就进士及第,从此步入仕途。
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病死,其子吴元济匿丧不报,自掌兵权,发动叛乱。朝廷平叛不力,连吃败仗,朝堂上的主和派占了绝大多数,只有裴度一心主战,最终直取蔡州,平定了淮西叛乱。
晚年时,裴度留守东都洛阳,与白居易、刘禹锡等“高歌放言,以诗酒琴书自乐”,还常说起当年在天津桥上遇老人的事。南宋词人曹冠在《念奴娇(述怀和赵宰通甫韵)》中也说:“裴度未达,尝游天津桥。或言蔡州未平,一老父指度曰:必待此人。度笑曰:见我龙钟,故相调戏。”
平定淮西,李愬活捉吴元济
裴度平淮西时,以韩愈为行军司马。功成之后,韩愈奉敕撰写了《平淮西碑》,以纪念此事。
这是一通巨碑,立于汝南城北门外。起初人们对碑文争相传诵,但没过几天,巨碑就被一个叫石忠孝的人拽倒了,上面的文字也被破坏。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石忠孝是李愬(音同诉)的部将,他认为平淮西的第一功臣是李愬,但韩愈在碑文中只是草草带过,对李愬很不公平。将碑拽倒后,他磨去文字还不解气,又将石碑砸断。朝廷派人来处理此事,石忠孝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将抓捕他的吏卒打死了。
唐宪宗虽然生气,但也没治石忠孝的罪,而是让翰林学士段文昌重写《平淮西碑》,主要歌颂李愬的功绩。裴度和韩愈没说什么,因为李愬确实功不可没。
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详细记载了“李愬雪夜入蔡州”这一奇袭案例。那是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冬,平淮西之战已进入第四个年头。大将李光颜在北线牵制了吴元济的精锐部队,西线的李愬见蔡州城中空虚,遂决定对吴元济发动攻击。
时值十月,风雪交加,李愬以淮西降将李祐为前锋奇袭蔡州,一路上连旌旗都刮裂了,被冻死的士卒也不在少数。经过上百里的长途跋涉,李愬大军于四更时分抵达蔡州城下,活捉吴元济并押送京师。吴元济不久被杀,淮西之乱也被彻底平定。
据《旧唐书》等记载,李愬是名将李晟之子,很有谋略。他以仁恕为本,从不枉杀一人,深受士卒爱戴。在奇袭蔡州之前,他将计划禀报裴度并得到了批准,事成之后,他在裴度面前也表现得有礼有节,很有大将风度。
既然如此,韩愈又为何在《平淮西碑》中将裴度推为首功?原因大致如下:
一是裴度向淮西前线推荐大将李光颜,为李愬奇袭蔡州创造了机会;二是他坐镇前线,撤掉监军,使诸将有了施展才干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唐宪宗一度支撑不住想罢兵,正是裴度挺身而出到前线督战,才使平淮西之战赢得了最后胜利。
李愬“升仙”,高举入烟霞
平淮西之战中,裴度是主帅,李愬是主将,二人之间并无芥蒂。石忠孝愤然毁掉《平淮西碑》为李愬争功,倒将韩愈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唐宪宗没治石忠孝的罪,也没说韩愈做得有什么不妥,只是让段文昌另写碑文,以平息李愬部下的怒火。后来不少人为韩愈鸣不平,如李商隐在《韩碑》一诗中说: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从事愈宜为辞。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意即韩愈按唐宪宗的旨意写了碑文,巨碑却被“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这是很不应该发生的事。
北宋时,苏东坡也在诗中赞颂韩愈:“淮西功业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千载断碑人脍炙,不知世有段文昌。”
再说李愬,平定淮西后,他因功被封为凉国公等,为朝廷东征西讨,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又改任魏博节度使。
这年正月,唐宪宗暴亡,唐穆宗登基,次年改元长庆。
唐人李复言在《续幽怪录》中说,长庆元年(公元821年)秋,由魏博节度使迁任宰相的李愬奉诏还京,路过洛阳。当时,武官石季武先到洛阳,他梦见李愬从北边登上了天津桥,仪仗的排场就和宰相出行一样。突然,有八名道士乘马过来,为首的手持“绛节幡幢”,从南面也要上桥。
有人上前呵斥道士,令其避让,道士却说:“我迎接仙公,哪知道什么宰相?”又招手叫过担任前导的石季武,让他将几句话转告李愬。
石季武本不识字,记性也差,但竟然很快记下了道士的话:“耸辔排金阙,乘轩上汉槎。浮名何足恋,高举入烟霞。”醒来后,他惊出一身冷汗,意识到李愬是要成仙了。
果然,三天后,李愬真的从北边登上了天津桥。他在桥南的天宫寺休息养病,一个多月后去世,时年49岁。世人认为他不是病死,只是升仙去了,因此称他为谪仙。
唐文宗开成四年(公元839年),75岁的裴度也在洛阳家中去世。作为平淮西之战的功臣,他和李愬都得到了配享唐宪宗宗庙的待遇。(洛报融媒·洛阳网首席记者 张广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