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网站投稿 洛阳社区
  新闻 | 图片 | 洛阳

华夏文明说汉服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新闻中心 > 洛阳 > 经典洛阳 > 河洛广记  来源: 洛阳网 2023.02.09 08:28

  编者按:汉服是民族精神和文明的一种符号。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汉服展现着绚丽多彩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文化印记。如今,“穿汉服沉浸式打卡洛阳”火爆“出圈”,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洛阳赴“汉服之约”。历史为轴,汉服为媒,千年古都为身着汉服的游客提供沉浸式文旅体验,为青春洛阳加码。今起,本报推出“领略汉服之美品读文化自信”系列文章,带您走进历史深处,共同感受传统汉服之美,品读古都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特有的自信表达。敬请关注。

  《左传正义》云:“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几千年来,中华被冠以“衣冠之国”“礼义之邦”,便是源自发达的礼乐衣冠制度。汉服不仅承载着华夏文明丰厚的历史信息,还是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审美风尚、审美观念的外在表达。

  垂衣裳而天下治

  在纺织技术未发明前,人类以兽皮、羽毛为衣,这就是《礼记》中所说的“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在距今六七千年的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剥取野生葛麻类植物的纤维,用手搓或用纺轮捻,续接成线,用线织布做衣。河洛地区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石纺轮、陶纺轮、葛麻布片及有葛麻织物印痕的陶片等实物。陶片上的葛麻织物印痕,每平方厘米经纬线都在10根以上,并且有各式斜纹织法、环绕混合织法等,表明当时葛麻纺织工艺已诞生。

  仰韶文化时期,就是文献上记载的炎帝、黄帝时代,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出现,以葛麻纺织为代表的纺织已形成规模,全面带动了纺织工艺发展,服饰衣着文明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商君书》说:“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淮南子》说:“伯余(黄帝时人)之初作衣也,谈麻索缕,手经指挂,其犹网罗。”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其活动的中心均是河洛地区。

  《易经·系辞下》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垂,垂示。衣,上衣。裳,下服。黄帝、尧、舜以衣在上者象天,以裳在下者象地,定衣服之制而示天下礼仪,故衣裳制作取象乾坤。黄帝、尧、舜时代,是华夏文明的第一个阶段,即统一的酋邦王国时代。当时,黄河流域有三大部族,分别是华夏集团、苗蛮集团、东夷集团。

  黄帝南伐苗蛮,东征东夷,统一中原后,迎来天下太平,黄帝也开始了他垂衣裳而天下治的伟大实践。他教人们把裹身的葛麻布分成上下两部分,上身为“衣”,缝制袖筒,呈前开式,下身为“裳”,前后各围一片布,两端开叉。

  这种上衣下裳的形制,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服装款式。从黄帝时代开始,服饰作为一种礼仪与制度,教化天下,成为华夏文明的一部分,黄帝制定的衣裳制度为汉服文化的起始。

  “衣裳制作取象乾坤”,乾坤,就是天地阴阳。华夏服饰在设计上最明显地体现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黄帝内经》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万物为一体,人与天地宇宙相和合。华夏服饰皆法天地,天玄地黄,故曰玄衣黄裳,衣以象天,饰之衣冠,因此华服之道,象法自然。

  华服又名为汉服

  自五帝以降,夏商王朝无不对华夏服饰进行了丰富和完善。周公在洛邑制礼作乐,形成规范的礼乐制度,将伦理道德和礼仪威严通过服装这一载体表现出来。

  周朝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用周密的礼仪来规范社会,服装是每个人阶级的标志,因此服装制度是立政的基础之一。周公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对冠服制度的完善。西周时期的礼服制度也是上衣下裳,只不过头要戴冠,衣裳要有等级,要有章纹,并出现相关礼服配件,这样完善的礼服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朝。

  《周礼》规定,衣用正色,即青、赤、黄、白、黑等五种原色;裳用间色,即以正色相调配而成的混合色。制作衣裳用的衣料主要是丝绸与葛麻。每匹麻布的布幅是二尺二寸(约今半米),如果布幅里有八十根经纱就叫一升,帝王服装要用最精细的三十升布(纻)。其经纱密度已经达到每厘米五十根,比一般的丝绸还要精密。

  东周时期,创造了深衣。深衣,就是上衣和下裳相连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为边缘(称为“衣缘”或者“纯”),其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雍容典雅。

  在汉代之前,华夏族的服装被称为华服。从汉代开始,由于汉帝国的强盛,华夏族又被称为汉族,华服也被称为汉服。《马王堆三号汉墓简》有关于“汉服”最早的记载:“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

  西汉男女服装,仍沿袭深衣形式。服饰在整体上呈现凝重、典雅的风格。汉代的男子,主要穿着的是一种宽衣大袖的袍服。汉代女子一般都将头发向后梳,绾成一个髻,插上花钗作装饰。汉代对鞋也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汉服文化在传承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形成客家先祖。北魏戡定中原、迁都洛阳后,进行汉化改革,禁止穿胡服,一律穿汉服。

  唐代服饰承上启下,法服和常服并行。法服是传统的礼服,包括冠、冕、衣、裳等;常服又称公服,是一般性正式场合所着服饰,包括圆领袍衫等。贵族服装颜色有多种,平民多着白衣。唐代洛阳诗人武元衡《赠送》一诗说:“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此诗写的是一位洛阳美女,她身着一袭白色的麻衣,头上戴一朵红花,如雪中的红梅。假如到了越国,遇到一袭红衣浣纱的西施,恰如红莲白莲,竞开媲美。

  宋代服饰大体上沿袭了隋唐旧制,但由于宋朝长年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这一时期的服饰崇尚简朴、严谨、含蓄。与北宋对峙的辽国,也穿汉服,同时参照汉服,制作了国服。《东京梦华录》记载,辽国使者“顶金冠,裹金带,如汉服”。

  南宋灭亡,汉服受到第一次最沉重的打击。王夫之说:“历代亡国,无足轻重,惟南宋之亡,则衣冠文物,亦与俱亡矣!”明朝建立,以继承汉唐衣冠为国家大事。到明朝永乐年间,汉服已经彻底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清朝入关后,为了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实行“剃发易服”,“服汉衣冠、束发者,斩立决”。但汉服因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部分元素一直没有灭绝,国内许多少数民族的服饰都还保持着汉服的特征。

  近年来,穿汉服已在洛阳形成一股风潮。兔年新春,“穿汉服沉浸式打卡洛阳”火爆“出圈”,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洛阳赴“汉服之约”,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脉搏。历史为轴,汉服为媒,洛阳成为大家争相“打卡”的旅游目的地,缘于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特有的文化自信表达。从丽景门到洛邑古城,从应天门到九洲池,正是穿汉服出游最好的背景板。洛阳各大景区也一直在尝试与汉服文化更好地跨界联动,在内容、场景上进一步增强汉服爱好者的沉浸式体验感,从而将“汉服流量”最大可能地转化为景区热度。洛阳还有一群人致力于发展汉服运动,如连续举办“中国华服旅游周”,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汉服爱好者,穿着汉服来洛阳旅游并参与各种节庆活动。

  着一袭汉服,承千载风华。穿汉服不仅是生活的装扮,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礼仪文化,展现文化自信的具体表达。洛阳是汉服文化之根,洛阳人穿汉服,文明又从容。期待这股风潮在洛阳一直“潮”下去,把历史名城的大美礼乐重光再现,再造礼乐衣冠之古都气度,让汉服之美在历史记忆和城市发展中相映成趣,进一步点燃我们的文化自信。(郑贞富)

[ 责任编辑:马佳佳 ]
返回洛阳网首页>>
相关阅读
    脑梗患者要多动,身体越用恢复得越好
    脑梗患者要多动,身体越用恢复得越好
  • ·口味甜的药会影响血糖吗
  • ·嗓子干痒?用它泡水,清咽利肺
  • ·他把闺女买的轮椅送人了,原因竟是……
  • 漫游山间品秋韵 游园观景乐健身
    漫游山间品秋韵 游园观景乐健身
  • ·谷粟成熟季 乡间走一走
  • ·乡村蝶变满目新 如画美景邀您赏
  • ·自驾嶕峣山 休闲银洞河
  •  
    新闻排行
  • 路口微改造、开通定制公交……洛邑古...
  • 中建材(洛阳)新能源项目首批单体主...
  • 洛阳市居民用水收费标准是什么?北控...
  • 宜阳县张坞镇把握乡村演变规律 因地制...
  • 洛阳浩天模具有限公司:研制高端模具 ...
  • 洛阳迎来首个“委员活动日” 市政协组...
  • 洛阳降雨降温持续 记得添衣加被保暖
  • 夺金+打破亚洲纪录!洛阳“姊妹花”绽...
  • 洛宁上戈苹果文化节推介会在洛邑古城举行
  • 紧急通告!9月27日、28日洛阳部分道路...
  • 百姓呼声
    王城大道路灯近期亮灯太晚?官方回应
    目前洛阳火车站改造项目正在研究推进中
    精彩图片
    生态宜居 美丽洛阳【组...
    省运会社会组广播体操...
    英仙座流星雨惊艳登场...
    洛阳制甲师:复原冰冷...
    精彩热帖

    王城公园拾零

    风景如画

    走进秋色

    雨后 朝霞云涌
    /遛牛
    /神都多丽人
    /陆浑雨中行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2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河南法铎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