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人们出门、办事,往往要翻翻黄历,看看有无忌讳、是否吉利。
古时候,人们出门、办事,往往要翻翻黄历,看看有无忌讳、是否吉利。
犯忌讳的事儿,大伙儿是不干的。河洛乡间没人拿桑木造房子,为啥呢?“桑”谐音“丧”,犯忌讳,不吉利。
济源奉仙观是个例外。当初造这个道观的人不信邪,故意用荆木、柿木、枣木、桑木,合在一起,谐音“今世(死)早丧”。更出奇的是,一般房屋得有4根柱子乃至8根柱子才能撑起梁架,奉仙观的大殿却只有两根立柱。
雨中奉仙观
千年光阴流逝,多少建筑坍塌消失,奉仙观偏还好好的,没“死”没“丧”,大殿稳固,香火不断。
这实在神奇。
不同寻常
济源是看古建筑的好地方,遍地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奉仙观是个道观,始建于唐代垂拱元年,也就是公元685年。身为“国保级”古建筑群体的一员,它美得很独特。
奉仙观位于济源市北海街道荆梁北街,坐北朝南,偏居一隅,红墙黛瓦,古色古香。
观内游客不多,很是清净。两进院落布局合理,山门、玉皇殿、三清大殿、碑亭等古建筑沿中轴线对称分布,结构紧凑。
道长说,奉仙观原名“奉先观”,取供奉先人之意;因主殿用荆木作梁,又名“荆梁观”。
古时中原多战火。济源的地理位置很讨巧,离洛阳“又近又远”,和平时期,历代统治者坐镇洛阳,就近在济源大兴土木,建观盖庙;一旦洛阳燃起战火,山间的济源就成了避难所。洛阳的许多地面古建筑都毁于战火,济源却有不少古建筑幸运地留存至今。
奉仙观几经修葺,现存的古建筑有金元时期的,亦有明清时期的。
北宋真宗年间,道长贺兰栖真在此清修,将道观扩建了一番。
相传,贺兰道长活了一百多岁,精通老庄,思想脱俗,仙风道骨,言辞玄妙,连皇帝都佩服他。
《济源县志》记载,贺兰栖真主持建造三清大殿时,走遍济源,特意选用“荆木、柿木为梁,桑木、枣木为柱”,大胆破除民俗禁忌,不拘一格选用栋梁之材,可见其气度非凡。
宋真宗很敬重贺兰栖真,尊奉其为“宗真大师”。一个“真”字,道尽玄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