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岭风追残雪去,坳溪水送破冰来。”雨水,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正处在数九的“七九”中。此时,油菜、冬麦等普遍返青生长,对于重视农事活动的古人们来说,雨水无疑是个影响农耕收成的重要节气。
“郊岭风追残雪去,坳溪水送破冰来。”雨水,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正处在数九的“七九”中。此时,油菜、冬麦等普遍返青生长,对于重视农事活动的古人们来说,雨水无疑是个影响农耕收成的重要节气。
乍暖还寒时,生活在洛阳地区的古人们安排了哪些民俗活动,来庆祝雨水节气的到来?
1 降雪变降水,雨水渐增多
雨水是紧随立春的第二个节气,在每年2月19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30度时开始。雨水有两种含义:一是由冬季降雪变为春季降水,故名雨水;二是降水多了。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因此,雨水意味着春风逐渐吹遍大地,冰雪消融,就连北方的空气也开始变得湿润,处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雨水节气未必下雨,但该节气过后降水将逐渐增多。
此时,油菜、冬麦等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较高。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雨水节气到来时,华北、西北以及黄淮地区降水量一般较少,“雨水”二字,也表达了古人对此节气降水的期盼。
二十四节气与农耕息息相关,因此早在古时,人们就开始根据雨水节气时的冷暖、降水等预测之后的天气变化,以此来指导农事活动。比如,谚语里提到“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雨水东风起,伏天必有雨”等。
2 古时洛阳人,开始备耕忙
撞拜寄、回娘屋、舞龙舞狮、植树备耕……
对于重视农事活动的古人们来说,雨水无疑是个影响农耕收成的重要节气。这一点,从雨水节气中,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可见一二。
在大部分情况下,到雨水节气时,春节刚过去不久,尚有年味儿,又多半与元宵节相近,所以,这时的欢乐气氛往往更加浓厚,有些地方此时就流行热火朝天的舞龙舞狮。据说,舞龙的数量不同,玩法也不一样:“二龙戏珠”在表演时,只有一个“珠”,两条“龙”时而并列,时而两头相向,造型变化,十分有趣。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市著名民俗学家刘百灵曾写过一篇《漫谈二十四节气——润物无声话雨水》。他在文章里写道,雨水时节,洛阳民间开始植树和“倒粪”等农事活动。在重视农桑的洛阳古人看来,雨水正是小春管理、大春备耕的关键时期。
雨水节气过后,气温开始回升,土壤中的水汽不断上升,凝聚在土壤表层,夜冻日融,开始返浆。加之此时空气湿润,天气暖和而不燥热,非常适合万物生长。农谚云:“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每到此时,勤劳的洛阳古人就要展开农事活动,以换得秋日里有好收成。
3 雨水民俗多蕴含新生机
“农耕文化都是结合天时的。从某种程度来说,雨水时的天气变化,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具有提醒意义。”家住老城区柳林街的王国峰如此解释,热爱传统民俗文化的他,对二十四节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举例,雨水在立春节气之后,同样是一个意味着生机与活力的时间点,就好比冬天有小雪大雪、小寒大寒一样,雨水也是春天来临的一个标志。人们认为,此时阳气上升、阴气下降,二气祥和的结果便是生机盎然。
此外,雨水时节,民间要举行闹社火、闹元宵、闹花灯等活动。“出于体现生命活力的目的,此时民俗关注点更多在于拥有未来的孩子和年轻人。不光给他们祝福,还鼓励他们走到户外,健康成长。”王国峰说,这体现了人们对未来的关注和期盼,这是雨水节气的重要特点。(洛阳日报记者 李雨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