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洛阳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洛阳市洛阳牡丹保护与发展条例》(合并简称两项《条例》)执法检查开展情况。
5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洛阳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洛阳市洛阳牡丹保护与发展条例》(合并简称两项《条例》)执法检查开展情况。
为何要开展两项《条例》执法检查工作?执法检查包含哪些重点内容?我市在古树名木保护和牡丹观赏品质提升方面又有哪些创新举措?针对这些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及有关单位相关负责人给出了详细解答。
●重点监督两项《条例》贯彻落实情况打造人大监督工作样板
古树名木是有生命的“绿色文物”“活化石”“活档案”。《洛阳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实施近10年来,我市进一步摸清了资源家底,加大了保护力度,让古树名木生命力更加旺盛。
牡丹是我市最具洛阳特色的文旅名片之一。今年1月1日,《洛阳市洛阳牡丹保护与发展条例》正式实施,对加强洛阳牡丹保护管理,促进牡丹文化传承,推动牡丹及其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法治支撑。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监督质效提升年”活动,并将两项《条例》执法检查作为活动重点,重点监督两项《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着力打造人大监督工作标杆和样板。
其中,《洛阳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执法检查包含古树名木责任制落实、古树名木养护经费管理使用等内容,目前已发现标牌标识不统一、固化硬化地面影响古树生长等8类42个问题。
《洛阳市洛阳牡丹保护与发展条例》执法检查包含牡丹种植管理、牡丹产业相关产品开发及牡丹文化传承等内容,目前已发现我市牡丹产业发展综合协调机构力量薄弱、牡丹深加工产业发展滞后等5类48个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汇总梳理相关问题,持续跟踪问题整改,推进两项《条例》全面有效实施,着力走好古树名木保护、洛阳牡丹及其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建立档案、加强监测,做好全市88965株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全市现有登记建档古树群238个、古树名木共计88965株,古树名木数量位居全省第一……近年来,随着《洛阳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的贯彻落实,我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为摸清古树名木资源底数,我市对古树名木采用统一格式挂牌保护,建立档案,并加强对古树名木的日常监测,及时掌握资源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我市创新宣传保护模式,开展了“十大最美古树”评选活动,选出洛阳市周公庙古槐、白河银杏王、伊川藤恋树等洛阳市“十大最美古树”,掀起一股到最美古树地打卡的热潮。
“针对濒危古树名木,我市还建立‘一树一策’工作机制,对每株树都制订专门的复壮方案,复壮后组织检查组对复壮成效进行跟踪检查,确保古树名木保护成效。目前全市共有45株濒危古树得到了复壮保护,重新焕发生机。”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引进优良品种、丰富赏花体验,牡丹观赏品质不断提升
清风徐来,姹紫嫣红的牡丹争奇斗艳、万头攒动。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我市多个牡丹观赏园流量爆表,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和认可。
《洛阳市洛阳牡丹保护与发展条例》实施后,我市深入挖掘牡丹内涵,丰富景观层次,健全牡丹观赏园管理体系,牡丹观赏品质不断提升。
王城公园、隋唐城遗址植物园通过提升园区环卫秩序,优化园区绿篱、围栏,增设木栈道、观景台等措施,切实提升游客沉浸式赏花体验;中国国花园新建五月坊二期,有效延长牡丹花期,满足了游客五一赏花需求。
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上述三大牡丹观赏园共举办赏花游园类、文化演绎类文旅活动47项,各类散点演出活动1074场,极大丰富了游客赏花游园体验。
同时,我市还不断加大牡丹科学研究力度,在隋唐城遗址植物园选址建立科研基地,引进各类优良牡丹品种74个1300余株,牡丹根接繁殖品种205个近2万株,全力推进牡丹可持续发展。
“未来,我们将在打造‘牡丹花都’的基础上,同步推进‘北国花城’建设,营造‘人人爱花、户户种花、满城皆花’的社会氛围,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城市品质、城市吸引力。”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赵晨熹 通讯员 张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