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23年高考拉开帷幕。我们搜集整理了近年来高考期间常见的部分谣言和藏在后面的骗术,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明辨谣言,谨防上当受骗。
招生录取阶段
谣言八:利用“内部数据”分析高考志愿,收取高额费用
高考报志愿阶段,有不法中介或网站宣称掌握内部数据,能够“精准定位院校”。并假冒所谓志愿填报专家身份,声称“百分百保上”“一分不浪费”,以此收取高额费用。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综合参考教育考试机构和所在中学、有关高校提供的官方信息,不要相信不法机构或个人声称的“内部消息”,自主合理填报志愿,谨防上当受骗。
谣言九:掌握高校招生“内部指标”“机动计划”
高校招生录取有严格的工作流程,高校招生计划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统一向社会公布。
考生、家长应从官方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切勿轻信蛊惑,谨防上当受骗。
谣言十:某院校能购买补录名额 低分录取
一些不法分子常以“计划外补招”“降分补录”为幌子实施诈骗。
实际上,高校招生具有严格规范的录取程序和监督机制,在招生省份未完成的招生计划,须通过公开征集志愿录取,并不存在所谓的“花钱补录”。
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一律不能相信。
谣言十一:“知名大学”招收低分考生
所谓“知名大学”有可能是“野鸡大学”,这些学校通常采用容易与知名大学混淆的名称,以虚假的方式招收学生,有的甚至涉嫌伪造售卖虚假学历文凭证书。
考生和家长切勿轻信此类谣言。
谣言十二:申领“助学金”需先交押金
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考生身份信息后,假冒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的身份,以符合“奖学金”或“高考助学金”资格为由,骗取押金或手续费。
考生及家长如果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部门工作人员电话,声称要发放“国家助学金”“助学扶助款”时,切勿抱有侥幸心理,应及时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