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新闻 | 图片 | 洛阳
河洛地理:寻踪崤函古道(上)
崤山余脉黛眉山

  中唐时期,擅写宫词的王建出任陕州(今三门峡)司马。好友刘禹锡为他送行,作《送王司马之陕州》一诗,其中写到:“两京大道多游客,每遇词人战一场。”

  两京大道是古代洛阳与长安之间的官道,其中洛阳至潼关段又称崤函古道。顾名思义,崤即崤山,为秦岭东段支脉;函即函谷关,又分秦关和汉关。崤函古道穿行在崤山深谷之中,唐太宗李世民赞其为:“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

  陕州是崤函古道的交通枢纽。从这里向西至潼关,线路自古没有大的变化。从这里向东到洛阳,除有黄河漕运通道外,还有两条主要线路,称为南北二崤道。按《左传》中的说法,南崤道上有南陵,即夏桀的祖父夏后皋之墓;北崤道上有北陵,即周文王避风雨处。

北崤道上的义马鸿庆寺石窟

  崤函古道历史悠久,从先秦一直使用到民国时期。其中,南崤道经洛宁、宜阳到洛阳,大致是沿洛河一线。北崤道经渑池、新安到洛阳,大致是沿涧河(谷水)一线,与今天的310国道路线基本重合。

  西晋时,潘岳从洛阳出发到长安赴任,途经新安、渑池等地;唐代时,杜甫从洛阳前往华州,沿途作《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等诗篇,可见他们走的都是北崤道。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遗产,汉函谷关、崤函古道石壕段也都在北崤道上。

  那么,本期寻踪崤函古道,就让我们从北崤道开始,看看历经千年风雨之后,古道是否还风物依旧。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来源: 洛阳网    2023-02-28 15:39 [ 责任编辑:马佳佳 ] 返回洛阳网首页>>
热点图片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2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618 65233767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河南法铎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