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青铜神树、妇好鸮尊、四羊方尊、皿方罍、莲鹤方壶……23日,走进位于洛阳市伊川县白元镇的洛阳青铜技艺博物馆,一件件“国宝”让人目不暇接。这些按照文物一比一仿制的青铜工艺品,严格按照传统技艺制作而成,是非遗技艺传承者的匠心与古代工艺审美的深度融合。
三星堆青铜神树、妇好鸮尊、四羊方尊、皿方罍、莲鹤方壶……23日,走进位于洛阳市伊川县白元镇的洛阳青铜技艺博物馆,一件件“国宝”让人目不暇接。这些按照文物一比一仿制的青铜工艺品,严格按照传统技艺制作而成,是非遗技艺传承者的匠心与古代工艺审美的深度融合。
徐明明
“这是我们依托企业资源打造的研学基地,今年正式投用,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欣赏编钟乐舞表演、了解青铜器的前世今生并亲手体验部分青铜器生产步骤。”34岁的徐明明是该博物馆的负责人之一,在他看来,在青年一代中刮起的“国潮风”,给非遗技艺传承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都带来了新机遇。徐明明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进入位于白元镇常峪堡村的洛阳广发青铜器仿古工艺开发有限公司,一步步成长为公司的骨干。
伊川县白元镇及其附近的葛寨镇以仿制青铜器闻名,青铜器制作技艺被列为非遗项目。近年,当地以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为抓手建设“青铜小镇”,在传承中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之路。越来越多像徐明明一样的年轻人回到家乡,从父辈手中接过非遗技艺传承大旗,让老手艺在互联网时代迸发出更多活力。
制模、制壳、熔模、浇铸、焊接、抛光、着色……这是传统工艺失蜡法铸造青铜器的过程,普通的铜合金经过一道道繁琐的工序后,像被赋予了新的生命。“青铜器在古代大多作为礼器使用,如果我们只是仿制原本器物,产品很难融入现在的日常生活。”徐明明说,要让非遗技艺走入寻常百姓家,必须守正创新,结合传统工艺寻找新的文化消费需求。为此,他和公司销售团队积极展开市场调研,紧跟“国潮”热点,开发出三星堆盲盒、黄金面具笔筒及各种微缩比例的“国宝级”文物仿制品,并组建直播团队通过各个电商平台“带货”。
虽说是文物仿制品,但细节丝毫马虎不得。“青铜器文创产品上的铭文、纹饰及各类配件的比例,无论比例缩小多少倍,都必须跟原器物保持一致。”徐明明说,这是手艺人传承多年的要求,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有别于以往青铜器仿制前手工绘制器物图细节,如今,借助3D扫描、建模等技术,徐明明及其团队的制模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在他看来,老手艺与新技术的融合,有利于非遗技艺走得更远。
目前,“青铜小镇”已形成集模型制作、批量生产、外贸运输、礼品开发、批发零售的完整产业链,相关企业陆续入驻国内外各大电商平台,产品市场占有率连年提升,伊川“青铜小镇”名气更加响亮,也带动了乡亲们增收致富。34岁的常峪堡村村民李胜阳是广发青铜器仿古工艺开发有限公司的一名技术工,在青铜器制作的各个工序中都是一把好手,随着仿制青铜器产品销量持续上升,这两年,他的工资也接连上涨,如今每个月工资已达7000多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让徐明明坚定了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将加大创新力度,开发出更多爆款文创产品,让非遗技艺站上更广阔的舞台。”(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智慧 通讯员 葛高远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