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全运会场地自行车赛虽已精彩落幕,众多洛阳市民的热情和好奇却被点燃。除了炫酷的装备,这项运动有哪些“黑科技”?比赛间隙,记者采访了省、市相关专家,为您一一解密。
选手进行“冰裤子”恢复
第十四届全运会场地自行车赛虽已精彩落幕,众多洛阳市民的热情和好奇却被点燃。除了炫酷的装备,这项运动有哪些“黑科技”?比赛间隙,记者采访了省、市相关专家,为您一一解密。
骑行装备符合气动学原理
本届全运会场地自行车赛上,洛阳选手鲍珊菊、郭裕芳头戴征战奥运会时的长尾凤鸣头盔登场,在所有选手中非常醒目。
“头盔、比赛服不仅轻便美观,其外形还能减小阻力,提高比赛成绩。”省自行车队教练高亚辉说,场地自行车赛的成绩有时以千分之一秒定胜负,如何在毫秒之间提升成绩,处处体现了气动学原理。
为了选择最合适的装备,出征奥运会之前,鲍珊菊和钟天使接受了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测试。科学家们结合仿真和风洞实验数据,为奥运选手建立了1∶1人体模型,详细测量了车架、车轮、车把、骑行服、头盔,寻找减小阻力的突破口,并最终选出最适合的车辆与装备。
以头盔为例,风洞实验显示,长尾头盔的阻力最小。于是,长尾凤鸣头盔成为中国奥运选手的最终选择。
此外,科学家们还为选手们确定了比赛关键阶段的最优骑行姿态,最大限度降低风阻。这些“黑科技”在奥运健儿夺冠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