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农历“腊八”,又逢大寒。天气虽冷,可在洛龙区市民之家南侧的“洛阳源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旗舰店,顾客依然络绎不绝。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各类杂粮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挑选的热门食材。
昨日是农历“腊八”,又逢大寒。天气虽冷,可在洛龙区市民之家南侧的“洛阳源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旗舰店,顾客依然络绎不绝。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各类杂粮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挑选的热门食材。
“二人世界”,100克包装刚好;“三口之家”,125克包装挺合适……“洛阳源耕”富硒小米、高山杂粮玉米糁等摆在显眼位置。此外,在展台上,洛小菌、洛小薯、洛小栗、洛花生等500余款林果山珍样样包装时尚,斑斓的色彩宛如一幅丰收的水彩画。
“五千年河洛味道,十三朝首膳之选——洛阳源耕”,一个响亮的名字,让河洛山乡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农产品,有了更广阔的推广渠道,受到更多市民的青睐。
“‘洛阳源耕’是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全品类、全产业链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我市推动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的重要抓手。”作为“洛阳源耕”的独家运营商,洛阳农发投资集团负责人介绍了品牌创立的初衷。
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通过的《中共洛阳市委关于制定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叫响“洛阳源耕”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黄河流域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审视洛阳,“五山四岭一分川”,人均耕地不足一亩。然而,广袤丘陵山区,日照时间长、水资源丰富、生物物种多样的自然气候特征,也孕育了地域特色鲜明的农业品类。
山区农业如何破局?近年,洛阳以沟域生态经济为抓手,持续推动农业产业变革,特色农业种植面积达532万亩。上戈苹果、孟津酥梨、伏牛山珍等地理标志产品,每一样拎出来,都是响当当的品牌,可是都面临单打独斗闯市场的困境。
当下,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多元化、高质量的农产品成为新的市场消费需求,更为洛阳特色农业“弯道超车”提供了新空间。在此背景下,“洛阳源耕”,作为一个涵盖所有特色农业的全品类品牌应运而生。
“河洛文明源远流长,是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以‘洛阳源耕’命名市级区域公用品牌,堪称‘画龙点睛’。”该负责人坦言,这是河洛文化与特色农业的完美融合,在百舸争流的区域品牌竞争中,更能彰显洛阳特质。
品牌的力量,源于对品质的坚守和追求。“洛阳源耕”制定了严格的农产品甄选标准、检测标准、商品标准及溯源体系,并执行严格的品牌授权管理和准入机制。特色农产品只有同时满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三品一标”等要求,才能被纳入品牌使用范畴。
“洛阳源耕”一头连着小农户,一头对接大市场。如今,“洛阳源耕”品牌通过独立打造优质生产基地、关联农业龙头企业等方式,实现了“活一方产业、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的品牌综合效益。目前,“洛阳源耕”伊川富硒小米等多个生产基地已经落地。
“‘洛阳源耕’的成功运营,迈出了品牌建设的第一步。”该负责人表示,未来,“洛阳源耕”将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以沟域生态经济为支撑,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融入电商、直播、文旅等新业态,推动洛阳农产品走向更大市场,让沃野生金、农民富足。(记者 白云飞 通讯员 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