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他千方百计修村路;2002年,他带领大家建大棚;2017年,他又搞起了采摘园;2020年,他积极打造“水席村”……
1998年,他千方百计修村路;2002年,他带领大家建大棚;2017年,他又搞起了采摘园;2020年,他积极打造“水席村”……
先做老城区邙山街道办事处水口村村委会主任,后做村党支部书记,20多年来,史百兴一直坚持做一件事——让群众过上好日子!26日,记者见到这位73岁的“老支书”时,他正和村党支部成员商议“水席村”打造事宜。
1998年,51岁的史百兴当选水口村村委会主任。“那时村里环境脏、乱、差,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村民收入低。”史百兴说,从当选的第一天起,他就下定决心要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
雨后天晴,村路泥泞。村民外出卖菜,得扛着自行车出村,踉踉跄跄,十分艰难。看到这些,史百兴打定主意:“要想富,先修路!”
没有钱,他四处借、带头捐……短短3700米长的水泥路,硬是修了3年多!其间,有人劝他放弃,他选择咬牙坚持。
“路修好了,接下来得给村民们谋个出路。”2002年6月,史百兴带领村民到山东寿光考察蔬菜大棚产业。回来后,他带领村里32户村民发展蔬菜大棚64亩,每亩每年利润3万余元。
2007年,史百兴当选水口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党支部成员集思广益,突出党建引领,结合村里实际,积极寻求项目支撑,想方设法壮大村集体经济,帮助村民增产增收。”邙山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张军说。
如今的水口村,村貌焕然一新,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铺设管网,337户村民家中全部实现“旱厕改水厕”;提升环境,观光长廊、街口阙楼、休闲广场纷纷建了起来。“过去,家家户户门口都是旱厕,一到夏天臭味扑鼻、蚊蝇乱飞,外边根本坐不住人。”村民史巧玲说。
环境变了,史百兴“让村民过上好日子”的想法没变。这一次,他又有了新的打算:结合老城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依托水口村临近机场、国际牡丹园的区位优势,引进知名水席餐饮品牌,打造特色“水席村”,发展民宿产业;利用现有土地资源,调整种植结构,打造集游玩、观光、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链;广泛动员村民进行特色食品和手工艺品的制作及销售,促进旅游消费……目前,水口村首批26户“示范户”,正在接受水席烹饪培训。
“想让群众信任你,你就得多给他们办实事!”史百兴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坚持”。(记者 王子君 通讯员 石智卫 李晶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