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是一瞬间的艺术,但贾老师的一瞬间里永远有一个生命,默默地诉说,说得人欢喜,说得人潸然……”日前,在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一拖)农耕博物馆举办的“记忆东方红贾克智摄影展”吸引了很多观众,摄影展墙上的这段前言,应该是对贾克智摄影事业的形象表述。
“摄影是一瞬间的艺术,但贾老师的一瞬间里永远有一个生命,默默地诉说,说得人欢喜,说得人潸然……”日前,在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一拖)农耕博物馆举办的“记忆东方红贾克智摄影展”吸引了很多观众,摄影展墙上的这段前言,应该是对贾克智摄影事业的形象表述。
从他的身上,许多人都学到了不少东西
贾克智从1964年开始接触摄影,50多年过去,他在摄影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20幅摄影作品入选第三届(2019年)中国辽宁国际工业摄影大赛……
张江涛和贾克智都是“一拖人”,提起已退休多年的前辈贾克智,张江涛的语气里满是钦佩。“厂里不少人跟着贾老师学摄影,从贾老师身上,我们不仅学到了摄影知识,更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张江涛说,“每次采风回来,贾老师都不顾劳累,把大伙召集到他家里,一张张地分析照片,色彩运用咋样?机位是不是还可以调整一下?构图如何?希望大家下一次拍的照片更好。”
贾克智的网名叫“伏牛山人”,“山里人”自然爱往山村跑。2016年冬的一天,气温降到零下14℃,贾克智和张江涛等人又来到栾川县潭头镇纸房村,给村民们送之前为他们拍的照片。一张张全家福、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在村民里手里传来传去,乡亲们笑了,贾克智和他的伙伴们也笑了。贾克智说,村里多数是留守儿童和老人,很多没有拍过照,他们自费为大家拍照、送照片,大伙儿高兴,他就高兴。
贾克智摄影作品
坐小飞机、乘热气球,他尽力拍出满意的照片
在“记忆东方红贾克智摄影展”现场,一组曾荣获河南省第八届摄影大赛一等奖的《东方红》组照格外引人注目。
贾克智说,这组照片拍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市面上几乎没有彩色照片,但为了宣传效果,厂领导要求在广告科工作的他拍一些彩色照片。几经辗转,贾克智买到了彩色胶卷,却又苦于没有冲洗设备。他到处查找资料,从书上抄下来彩色显影剂配方,又买来化学试剂,躲在暗房里摸索着冲洗彩色照片。“药水毒性很大,若戴手套操作照片上会留有印迹,只能直接用手冲洗,指头红肿、脱皮,又痛又痒,看,我的手指甲现在都是变形的,就是当年洗照片导致的……”贾克智伸出手让记者看。
“贾老师80岁了,可为了拍一张好照片,他啥困难都能克服。”张江涛说,当年,为了拍一拖厂景图,他爬到200多米高的烟囱顶上,可仍感觉拍摄效果不理想。后来,他打听到有单位为给洛阳做旅游宣传,买了一架轻型飞机,便费尽口舌说服对方,借来进行航拍,“飞机特别小,他坐上去,腰里系一根安全带,双脚都是悬空的。当天风太大,飞了3次才勉强拍成。”
照片洗出来后,贾克智依然不满意,感觉飞机飞得高度不够,还得想办法再次航拍。张江涛回忆,后来,贾克智去安阳租了一只热气球,热气球一开始在一拖上空飘,后来风向变了,飘到邙山上空,差一点飘到黄河河面上,后来,热气球撞到一个土崖,贾克智和掌控热气球的郝师傅被弹出热气球,顺着土崖滚了下来,好在土崖不高,两人并无大碍。
靠着自己的技术和眼光,更靠着自己的胆识与智慧,贾克智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拍出了满意的照片。
贾克智镜头下的老人
若这些照片能发挥一些作用,他会感到很安慰
身为“一拖人”,自1964年开始摄影创作以来,贾克智拍了3万余幅照片,定格了一拖改革发展过程中很多珍贵的瞬间,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摄影风格。
“伏牛山人”贾克智还一直牵挂着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只要回老家,他就举着相机拍个不停,串亲戚、犁地、纺棉花……他用镜头记录着家乡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去年他还整理了相关照片,出了一本画册《乡亲》。
今年9月,贾克智向洛阳市档案馆无偿捐赠了近2万张他于20世纪80年代拍摄的照片。若有人收集资料需要老照片,向贾克智开口,他总是爽快地答应:“需要啥,你拷走吧。”
“这些照片如能发挥一些作用,能够让人们更加了解、热爱自己的家乡,带给人们正能量,我会感到很安慰。”贾克智说,“摄影让我充实、快乐,我会一直拍下去,用镜头记录家乡的变化、时代的变迁,到90岁时再办一场影展。”(洛阳晚报记者 范丽)(除署名外,本文图片由贾克智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