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七个有所”是一篇民生大文章,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我市持续实施普惠性民生工程,在“七个有所”上用力使劲,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小游园遍布洛城,人民获得感大大增强 记者 曾宪平 摄
在定鼎门社区,居民为社区提供的智慧养老服务点赞 记者 曾宪平 摄
环境优美的城市书房 记者 曾宪平 摄
努力让每个孩子入好园上好学
新中国成立前夕,文盲占我市人口的80%以上。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洛阳受教育人口依然很少,高等教育一片空白。
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洛阳的教育事业日新月异。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市委、市政府重大民生工程。
截至2018年年底,我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0%,高出省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普惠性幼儿园学位占比73.2%,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学前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市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初中阶段入学率达99.7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91%,盲、聋哑、智力低下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超过91%。
2017年至2018年,我市共投资13亿元,新建、改扩建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287所,新增校舍面积约110万平方米,新增寄宿生3.5万人,基本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与人口变化相适应,偏远农村地区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更有保障。
此外,我市还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办教育、师资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是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民生事项。我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让孩子们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点击观看《幸福之城》视频
多措并举,促进就业就医养老
“人们不仅希望能就业,更希望就好业,期盼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说到劳有所得,许多市民表达出这样的愿望。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我市坚持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据了解,2018年,我市新增城镇就业11.89万人。在今年的重点民生实事中,就业创业方面涵盖了3项内容,第一项就是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确保全市新增城镇就业9.86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79万人、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000人。
前不久,汝阳县三屯镇南堡村村民李辉在村卫生室远程会诊室,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线坐诊医生进行视频。李辉说:“没想到不出村就能让大医院的专家看病,互联网医院就是好。”这是我市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我市不断完善医疗保障,让患者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为城乡居民撑起健康保护伞。目前,我市“15分钟就医圈”基本形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更加普及,同时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实现了市、县、乡、村3100个远程医疗服务点全覆盖。
我市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创新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大力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近年,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涉及养老服务业规划、土地、资金等政策,被确立为第三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健全完善了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医养结合为重点、“互联网+”为手段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实现了养老服务业发展从“有保障”到“更完善”的转变。
用公平涂亮“民生底色”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我市坚持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困难问题作为重点民生实事。2018年,我市建成公租房3507套,分配入住7144套,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17%和238%。今年,我市计划完成分配入住公共租赁住房3000套。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我市始终坚持加强管理,在准入、使用、退出等方面建立规范机制,坚持公平分配,让群众真正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红利。
去年每月1450元,今年每月1515元。在很多人看来,每月增加的这65元不算啥,但对于家住西工区凯旋路附近的吴强来说,生活可以过得更好一些。吴强肢体一级残疾,属于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人员。随着我市特困人员供养标准逐步提高,他的生活也得到改善。
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李英房介绍,近年,我市每年都在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其中2016年更是两度提高,让城乡低保家庭和特困人员的生活得到更好保障。
弱有所扶,体现了公平正义和诚信友爱,彰显了我党增强民生福祉的坚强决心和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的为民情怀。我市积极做好建设“留守儿童之家”、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等工作,在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数字看变化
●从2010年到2018年,我市教育总投入由46亿多元提高到145.87亿元。
●我市高职院校由2011年的1所发展到现在的4所,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从2012年的8.94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16.32万人。
●我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从2015年的40元提高到2019年的69元,服务内容从12类扩展到18类,服务覆盖率达97.68%。
●截至2018年年底,我市已建成医院15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8个、村卫生室3147个、全市住院床位5万张、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计4467个。(洛阳日报记者 李三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