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自贸区洛阳片区挂牌成立,我市迈入自贸新时代,各项改革创新事项稳步推进;洛阳企业勇于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洛阳造”产品销往全球各地,“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洛阳到中亚货运班列开通运行,我市又多了一条与世界连接发展的大通道……
河南自贸区洛阳片区全景 记者 潘郁 摄
洛阳单晶硅集团技术人员在无尘环境下生产单晶硅抛光片 记者 常世峰 摄
河南自贸区洛阳片区挂牌成立,我市迈入自贸新时代,各项改革创新事项稳步推进;洛阳企业勇于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洛阳造”产品销往全球各地,“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洛阳到中亚货运班列开通运行,我市又多了一条与世界连接发展的大通道……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要求,扩大对外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市委书记李亚强调,坚持开放发展,是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对倒逼体制改革、带动结构调整、促进动力转换、保障效率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各部门必须深化思想认识,坚持开放发展,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开辟新空间、增添新活力。
回首即将过去的2017年,我市以自贸区建设为牵引,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构建现代开放体系蹄疾步稳,开放发展步伐铿锵有力。
构建新平台,革故鼎新释放新动能
最近,泰盟机械新型铝材料项目的一名工作人员来到河南自贸区洛阳片区管委会,递交了投资项目承诺书和相关资料。
让他没想到的是,工作人员告诉他,洛阳片区管委会将开展联合审查,如果审查顺利通过,项目当月就可以开工了。
洛阳片区审批速度的提升,正是洛阳片区试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的直接效果。
经测算,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后,企业申请资料由153项减少到26项,精简幅度超过83%;原审批服务事项17项,现审批服务事项2项,精简幅度在88%以上。
审批事项的“减法”,换来的是市场活力的“加法”。截至目前,洛阳片区新进驻企业1975家,注册资本额316.01亿元。
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自今年4月1日挂牌成立以来,洛阳片区作为我市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成为我市构建现代开放体系的引擎和抓手。
挂牌以来,26.66平方公里的洛阳片区实施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冲开了阻碍,打破了藩篱,充分释放了创新发展的新动能:
实现“三十五证合一”,企业办理相关行政审批、备案业务仅需到一个窗口,而过去要跑几十个窗口;
实施“负面清单”,改变了以往政府的外商投资管理模式,从事前审批变成了事中事后监管;
探索集群注册模式,推进企业登记便利化,进一步降低创业成本,破除了初创企业、小微企业住所难找或费用过高的创业瓶颈。
一项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效,真正激发了企业干事创业的热情,更加坚定外来投资者的信心。
利用自贸区优势,洛阳片区内装备制造、国际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一大批企业成功进驻,越来越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聚集叠加,洛阳片区“走出去”的大通道愈加宽广,“引进来”的强磁场越发有力。
瞄准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洛阳片区先行先试,在推进我市新一轮高水平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示范带动作用。
抢抓新机遇,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开放的重要论断。
这几年,我国倡议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国家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市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坚持贸易、投资与产业互动,扩大开放招商,做强对外贸易,拓展合作领域,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这一年,“一带一路”建设展现新成效,我市企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擦亮“洛阳制造”招牌——
航空工业空空导弹研究院凯迈(洛阳)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动公交充电桩走进欧洲市场,为当地老百姓绿色出行贡献一份力量;洛阳德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额占其总营业额八成以上;洛阳北方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产品在缅甸、马来西亚、韩国等国热销。
与此同时,我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稳步推进。今年5月,我市与布哈拉市正式缔结为友好城市。
这一年,我市积极拓展新兴发展市场,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促进外贸提质增效升级,进出口总值保持稳定增长——
今年前11个月,我市进出口总值为105.4亿元,同比增长23.8%。阿特斯光伏电力(洛阳)有限公司、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洛阳龙鼎铝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效果明显,进出口值分别为16.3亿元、9.1亿元和8.4亿元。东盟、欧盟、美国、印度、韩国成为我市五大双边贸易对象,贸易额分别为27.6亿元、14.2亿元、10.9亿元、8亿元和6.5亿元。
这一年,我市紧紧围绕“565”现代产业体系,实施精准招商,引进一批产业层次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招大引强效果明显——
投资30亿元的新安县正大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项目、投资30亿元的伊川建业绿色基地农业综合体项目、投资100亿元的中国洛阳自主创新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投资150亿元的洛阳新能源汽车项目等相继落户。
今年前11个月,全市共签约亿元以上招商引资合同项目410个、投资总额2218.88亿元,目前已开工项目255个,开工率62.2%。其中,引进“565”产业亿元以上项目316个、投资总额1821.47亿元,10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61个、投资总额1424.93亿元。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持续提供动力,构筑洛阳未来发展的新支柱。
开放新格局,迎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本月21日,一列洛阳至中亚地区集装箱班列由洛阳陆港多式联运物流中心(一拖铁路编组站)发出。本次班列共计35节车厢,所载货物包括建材、机械设备产品等,目的地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洛阳至中亚班列的开通运行,标志着我市又多了一个对外开放的通道和窗口。依托洛阳机场、铁路口岸、公路口岸等平台,我市积极构建服务高效的开放平台,努力培育承载功能强的开放载体,扎实推进各个领域开放工作,加快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航空口岸建设卓有成效。我市持续推进洛阳航空口岸扩大开放,不断完善洛阳机场航线布局,加快推进现有航空口岸设施的改造提升,并积极推进空港经济区的规划建设。
铁路口岸发展步伐加快。我市实施铁路货运通道“东联西进”计划,积极融入郑欧班列运输体系。
跨境电商实现长足发展。今年6月,我市首个跨境电商通关平台在洛阳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正式投用,“洛阳制造”可实现本地通关,有力助推我市跨境电商产业和整个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站在新起点,朝着新坐标,我市正以更宽广的视野和长远的战略眼光,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迎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书写对外开放的新答卷。(洛阳日报记者 孙小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