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宗旨就是,复兴新安陶瓷产业,振兴新安窑!”昨日上午,这句响亮的口号赢得了全场热烈地掌声,新安县陶瓷产业协会在北冶镇成立。数十家协会成员单位代表、陶瓷爱好者等近200人参加成立仪式,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转型班同时开班。
新安县陶瓷产业协会成立
新安县陶瓷产业协会会长、洛阳紫砂壶创始人张逸人展示紫砂壶
新安县陶瓷展览现场
“我们的宗旨就是,复兴新安陶瓷产业,振兴新安窑!”昨日上午,这句响亮的口号赢得了全场热烈地掌声,新安县陶瓷产业协会在北冶镇成立。数十家协会成员单位代表、陶瓷爱好者等近200人参加成立仪式,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转型班同时开班。
北冶镇位于新安县城北25公里处,制瓷历史悠久。如今,无论在该镇的甘泉村还是滩子沟村,漫步于房前屋后,散落于地面的古陶瓷片俯拾皆是。新安县陶瓷产业协会的成立,将为广大陶瓷从业者和爱好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将为更快实现当地农业转型、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目标助力。
传承和创新,是新安县陶瓷产业协会会长张逸人反复提到的两个关键词。
陶瓷厂工作的韩女士
传承:北冶老艺人匠心坚守为陶瓷产业助力
当天,数十家陶瓷企业单位被授予新安县陶瓷产业协会理事长单位,新安县介氏新安窑便是其中的一家。今年71岁的介凤金老人是介氏新安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据了解,介凤金的制陶手艺为世代相传,当地人都尊称他为“北冶老艺人”。从18岁开始制作陶瓷,至今,他的作品已经完成了从生活用品到艺术品的转变。
在位于北冶镇滩子沟村的介凤金老人家中,至今仍留着一间“制陶工作室”。简陋的房屋里,随处可见的模具、陶瓷片、胚子等彰显着这位老艺人对匠心的坚守。
他脚踩电轮,仅两三分钟的功夫,一团几斤重的青泥在他手中千变万化,令人拍案叫绝。
凭借这门手艺,老两口一个月能收入六、七千元。据了解,如今他的三个孩子也都在从事陶瓷制造工作。
“由师从祖辈到传授子孙,传承在介凤金老人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走出介凤金老人家中,会长张逸人不禁感叹,协会就需要得到像介凤金这样老艺人的支持。
北冶老艺人介凤金制作瓷器
等待烧制的豆芽罐
创新:转型助脱贫,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将上岗
今年48岁的韩女士,是新安县北冶镇高庄村的一名普通农民。两个月前她开始接触陶瓷制作,如今已经可以独立完成豆芽罐等简单的陶瓷制品。
“过去在家里就是单纯的种种地,现在有老师教,学的也快,一个月能增加近2000元的收入。”据韩女士介绍,她家里共五口人,三个孩子均在外地上学,这样一来既利用了自己农闲时间,还增加了家庭经济来源。
据张逸人介绍,不久,将有一批像韩女士一样的新型职业农民完成转型,投身制陶业。
“这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转型班为免费培训服务,将分两批学员进行培训,一批为50人。”张逸人说,转型班由协会联合当地农业局和新安职业高级中学共同开办,将为新安县制陶业的发展提供技能支撑和人才保障。
据了解,首批学员中年长的55岁,最年轻的仅有18岁。其中,不乏地地道道的“零基础”农民。“通过培训,学员们可以直接到协会理事长单位进行就业,也可以选择自己回家干。”张逸人说,明年协会将搭建集展示、宣传、销售为一体的网络平台,为陶瓷产业从业者提供有力支持。
据悉,目前新安县北冶镇共有大小陶瓷作坊、公司10余家。未来,协会还将通过资源整合实现泥料统一供应、窑炉共享等,省去重复的资源建设,使学员能够仅凭双手技艺就能“零投入”致富。(见习记者 谢娜娜 徐文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