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安县石井镇元古洞村贫困户崔小霞特意从镇里的扶贫搬迁社区赶到村广场,见证涧西区南村社区与村子签订结对帮扶协议。
近日,新安县石井镇元古洞村贫困户崔小霞特意从镇里的扶贫搬迁社区赶到村广场,见证涧西区南村社区与村子签订结对帮扶协议。
一张桌子、两张板凳,签约仪式朴素简约。看着南村社区首笔50万元帮扶资金支票展板交到了元古洞村党支部书记陈占涛手上,崔小霞心里的石头落了地:有了南村社区这个“富亲戚”,自己脱离黄土地后第一份工作——吨包加工,终于有了着落!
石井镇,新安县贫困村最多的乡镇。贫困村元古洞村横跨十几里地,342户人家分散在沟沟壑壑里,68户像崔小霞这样的贫困户在贫困线下打转转。
崔小霞离异,靠着山上两亩多地维持自己和两个孩子的温饱。为了照顾孩子,崔小霞一年到头不离村,被“拴”在了黄土地上。
仪式一结束,南村社区党员干部走进崔小霞的石头房里慰问。坐在满是破洞的老旧沙发上,众人听到她的话里满是希望——
“党的政策好,让俺离了穷窝窝。”崔小霞说,今年,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土地流转让她年增收近千元,光伏扶贫又让她有了每年3000元的收入。在搬迁资金帮助下,崔小霞从眼前又破又暗的石头房,搬到了石井镇崭新亮堂的搬迁社区。俩孩子也安置到了镇里的寄宿小学,这让崔小霞能够甩开膀子放手干。
挪穷窝,还得改穷业。为了让元古洞村68户贫困户长久脱贫,增强发展后劲,元古洞村今年把重点放在了产业扶贫上,吨包加工扶贫车间项目就这样上马。
“新安县出台产业扶贫支持政策,新建扶贫基地用工超过100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就业40人以上的,一奖就是30万元,产业扶贫遇上了好时候!”元古洞村第一书记王亚飞对政策十分了解。
平土地、建厂房、买设备……前不久,崔小霞被选中作为村里首批到外地培训吨包加工技术的贫困户,一回村就被乡亲们围了起来。
“干啥活?”“累不累?”“能赚多少?”……乡亲们问得细致。
“缝纫编织布吨包,工资计件。培训期一天赚30元,上手了一个月拿2000元没问题。”崔小霞答得爽快,心里更是痛快——以往光靠种地,一年都赚不到2000元。
然而,工程干了大半年,资金问题成了“拦路虎”。前期工程款就赊了四五十万元,30台缝纫设备需要的十几万元费用还没有着落。
“政策这么好,只要启动资金有,咱这项目赔不了。”王亚飞说得底气十足。在新安县有关部门牵线搭桥下,涧西区南村社区对元古洞村发展表现出浓厚兴趣。
近年,南村社区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年集体纯收入近5000万元。投资扶贫产业,既能拓展投资渠道,又能助力贫困村脱贫奔小康,一举两得。南村社区和元古洞村一拍即合,喜结“良缘”。
按照帮扶协议,南村社区将出资100万元,投资入股元古洞村扶贫车间项目,元古洞村每年按照不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给南村社区分红。
“我们南村社区党委作为优秀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富村带穷村,形成强大合力,帮助元古洞村群众脱贫奔小康。”南村社区党委书记刘子军说。
天清气朗,暖阳和煦。村头,灰色钢构厂房在黄土地上拔地而起,挖掘机来来往往,干得热火朝天。有了南村社区这个“天使投资人”,756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建设加速推进,带动全村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实现脱贫致富。
“政策好,帮扶实,元古洞村脱贫提了速,定能如期摘掉贫困帽!”陈占涛信心满满。(洛阳日报首席记者 张锐鑫 通讯员 许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