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位于洛宁县故县镇窑瓦村沟边的土窑,已有近百年历史。过去,住在这里的人家一直有个心愿,就是盖了新房、搬离土窑。
土窑改造成农家旅馆,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
这是一座位于洛宁县故县镇窑瓦村沟边的土窑,已有近百年历史。过去,住在这里的人家一直有个心愿,就是盖了新房、搬离土窑。
土窑,成了一家人心头的“穷印记”。改变发生在去年,依靠临近故县水库的优势,村里搞起了乡村旅游。土窑几经整修,成为众人心中独具特色的农家旅馆。因为土窑的改变,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也有了脱贫新希望。
一次意外,让土窑里生活的这家人陷入困境
土窑的故事,要从生活在这里的人家说起。男主人名叫董发超,今年55岁,黝黑的皮肤,精瘦的身材,不擅言辞。
打从董发超的爷爷辈算起,一家人就生活在土窑里。20多年前,经村里人介绍,董发超认识了邻村的刘姣,组建了幸福的小家庭。婚后,生活虽不富裕,但依靠着董发超出外打工,还有刘姣在家种的两亩地,一家人也算过得有滋有味。
“村里人挣了钱,都盖了新房,我也想让家人搬出土窑。”在打工的日子里,董发超总是省吃俭用,想尽快攒钱回家盖新房。
然而5年前的一次交通意外,让董发超经历了痛苦的手术,脾脏被摘除。这次手术,董发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欠下不少外债。
命运的挫折,没有让董发超陷入绝望,身体恢复后,他开始四处打零工,攒钱还外债。但起早贪黑的努力,还是没能拉近他与盖新房心愿的距离。随着村里一座座新房拔地而起,董发超一家仍住在土窑里。
土窑,成了董发超一家人心中抹不去的“穷印记”。
一个好点子,土窑成了游客眼中的香饽饽
窑瓦村邻近故县水库,每年3月底到10月,源源不断的游人从各地而来,沿着村边的公路一路走到水库边,钓鱼、乘船、赏景、纳凉。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去年,村里搞起了乡村旅游,村里不少贫困户陆陆续续将自家的房子改成了农家旅馆,董发超家就是其中一户。土窑内重新粉刷、装饰,购置新床,土窑入口处贴砖、更换大门……几经整修,去年7月,董发超家的“董发超驿站”开门迎客。
因为是村里唯一一家窑洞农家旅馆,整个夏季,董发超驿站的客人几乎没有断过。而给来往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住得干净、舒适的农家旅馆,还有刘姣做的可口农家饭。半年下来,窑洞农家旅馆让董发超一家挣了两万多元,这让一家人喜出望外。
“到户增收补5000元,农家乐提升、改造补5000元,危房改造再补5000元……”回忆起改造土窑前的日子,董发超说,是各项帮扶措施让他们更有底气。
一个新想法,他想买辆新车迎远客
今年年初,董发超家在农家旅馆边开了一间小型超市,销售矿泉水、饮料、香烟、白酒等。超市开门迎客,既方便了前来游玩的客人,也让董发超家多了一项收入。5月底,镇上又为董发超介绍了一份新工作——森林抚育,每天包吃包住,还有100元的收入。
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董发超也有了新想法,挣了钱他想把房子重新修整一下,窑洞改造后,董发超一家一直住在土窑对面临时修建的房子内。另外,他还想买辆新车,他们要开上车到镇上迎接不熟悉路的客人。
相关链接
近年来,依靠故县水库,故县镇打造环湖乡村旅游产业带,为游客提供水库纳凉、农家美食、农家采摘、特色农家乐等诸多游玩项目。目前,寻峪村、窑瓦村的农家乐建设已初具规模。今年,该镇将重点打造北窑村、高原村和竹园沟。
除了资金补贴,今年故县镇还计划组织贫困户到外地参观、学习农家乐经营方式及管理标准,并组织餐饮技能培训。(洛阳晚报记者 李雨璐 通讯员 顾原锋 赵笑菊/文 记者 杜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