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千年古陶艺、山窝小村引来毛绒玩具厂、解决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去年以来,新安县依托科技扶贫、到户增收资金等,大力实施产业化扶贫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引入龙头企业带动脱贫,同时借力电子商务促进贫困户增收,产业扶贫的“新安特色”凸显。
要脱贫也要致富,发展产业至关重要。
“复活”千年古陶艺、山窝小村引来毛绒玩具厂、解决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去年以来,新安县依托科技扶贫、到户增收资金等,大力实施产业化扶贫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引入龙头企业带动脱贫,同时借力电子商务促进贫困户增收,产业扶贫的“新安特色”凸显。
抓特色,因地制宜搞产业
午后,在新安县石井镇西岭村一片林地里,62岁的贫困户陈秀珍抓了一把饲料撒向围栏内,小鸡顿时“炸开了锅”,叽叽喳喳簇拥过来。
前些日子,陈秀珍销售了第一批林下养殖的清远麻鸡,让她吃惊的是,每斤价格竟直冲20块钱,比普通肉鸡贵了3倍。
西岭村人均耕地面积少,且村子位于半山腰,缺少空地,搞猪、羊、牛养殖困难。村子积极转变思路,大力引入清远麻鸡林下养殖项目。如今,西岭村肉嫩、骨软、肉多的清远麻鸡在大城市高档饭店很受欢迎,市场价是普通肉鸡的4倍,直接带动35户贫困户增收。
新安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各个乡镇、村都有各自不同的自然禀赋、发展条件。在产业发展上,新安县各乡镇不是一哄而上、盲目复制,而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特色足的脱贫产业——
五头镇开发非洲雁养殖,铁门镇和曹村乡发展林下黑猪养殖,石井镇相中了东北貉、清远麻鸡。
仓头、五头等乡镇发展樱桃、中药材、石榴等,石井、正村等乡镇咬定核桃等小杂果种植,磁涧、南李村等乡镇进军油用牡丹、油葵、油菜等油料作物种植业。
再看看特色加工业,石寺镇打响了以“黄河奇石”为主的旅游纪念品名声,北冶镇马行沟村、甘泉村“复活”千年古陶艺,小小陶制豆芽罐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特色产品,销往全国。
引龙头,辐射带动势头强
哒哒哒,哒哒哒……在石井镇山沃村,伴随着轻快的缝纫机声响,余慧珍和其他上百名女工正在加工一批出口韩国、欧美等地的毛绒玩具。
“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外出打工根本行不通。这不,有了这个加工厂,我们每个月都有2000元以上的稳定收入。”余慧珍手脚麻利,边说边干。
在山窝里的山沃村,人均耕地只有七分,贫困户占1/5还多。去年6月,“东方蓝”毛绒玩具加工厂正式破土动工,200多个劳动力需求强力带动山沃村乃至全镇的贫困人口增收。
针对像山沃村这样,贫困面积大、人口多、程度深、脱贫任务艰巨的村子,新安县开出的“药方”是,改变一家一户点对点脱贫、各自为战的传统模式,更加重视抓企业、建龙头,壮大各类规模化发展、企业化运作的富民产业基地,辐射千家万户。
同样带动贫困户脱贫的龙头企业,还有南李村镇的洛阳市大资塑业有限公司。这家企业主要生产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的集装袋产品,在积极招聘周边贫困人口的同时,企业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参与精准扶贫,为贫困户配置缝纫机、吊围带机等设备,负责技术培训,集中收购贫困户生产的产品,年内将帮助15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目前,新安县已形成以正大集团、春天牧业、鹏云农业、天兴农业、绿尔蜗牛、关址玫瑰生物科技等为主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一大批贫困户实现脱贫奔小康。
搭“金桥”,电商扶贫力道足
“在家门口打工,不耽误干农活,一年下来增收2万元不是问题。”在北冶镇马行沟村,李小红正娴熟地为陶罐抛光,一出口就是夸赞项目的好。
去年以来,马行沟村统筹利用到户增收资金,复活当地传统制陶工艺,生产时下正流行的豆芽罐。通过电商销售,项目产品销往大江南北,日均产值2万余元,直接带动50户贫困户增收。
近年,作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新安县全力打造区域性电子商务进农村网络平台——中州农商网,建设县、乡、村三级运营体系,实现一村一网店,解决了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架起了“金桥”。
樱桃是新安县的特色产业,近年也通过中州农商网等“互联网快车”销到了全国各地,今年直接带动农民增收3.2亿元。五头镇独树村的樱桃种植大户王万松,同时也是贫困户樱桃的收购大户。今年,他通过电商销售创造了一天销售650公斤的纪录。
下一步,新安县还将深入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电商综合服务网络的作用,鼓励贫困户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农资代售、快递代理等服务,培育“互联网+特色产品”品牌企业,建设“互联网+特色产品基地”,全力推进电商企业订单生产,提高农业效益。力争在2019年前,新安县年均销售贫困户农副产品价值5000万元以上,惠及贫困群众2000人。(洛阳日报首席记者 张锐鑫 通讯员 郭建立 柳海洲)
相关链接
新安县让产业扶贫“跑起来”
日前,新安县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产业扶贫工作的意见》,提出要着力构建县有龙头企业、乡(镇)有产业园区、村有扶贫基地、户有增收门路的产业布局。
为了让产业扶贫“跑起来”,意见出台了一系列形式灵活的鼓励措施。包括:有劳动能力、有土地等资源,但缺资金的贫困对象发展脱贫产业的,一次性给予6000元左右的扶贫到户增收资金;各类经营主体到贫困村创办“扶贫车间”,除享受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优惠政策外,利用村集体闲置土地房屋的,安排贫困劳动力10人以上的,补贴第一年租赁费;县政府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对产业扶贫基地建设项目给予资金奖补,当年新建基地用工超过30人(含30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就业40%以上的,经验收评估后,奖补10万元等。 (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