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脚狐”,当然不是两只脚的狐狸,两只脚的是人,但这个人“佞而智”,对权贵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谄媚如狐狸,送他这样一个绰号,是不屑,是讽刺。
“两脚狐”,当然不是两只脚的狐狸,两只脚的是人,但这个人“佞而智”,对权贵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谄媚如狐狸,送他这样一个绰号,是不屑,是讽刺。
这个人叫杨再思,是唐代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人。
>>>分明是莲花像六郎
“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
这句鲁迅写于20世纪30年代的诗,讽刺的是国民党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无能,诗中的“莲花似六郎”是一个典故,这个典故与杨再思有关,是他“两脚狐”的真实写照。
《资治通鉴》记载:“时人或誉张昌宗之美曰:‘六郎面似莲花。’再思独曰:‘不然。’昌宗问其故,再思曰:‘乃莲花似六郎耳。’”
众人都拍武则天男宠之一张昌宗的马屁,不但尊称在家排行第六的他为六郎,还称赞他长得帅,脸似莲花。这都够恶心了,不料杨再思更加恶心,“哪里是六郎像莲花,分明是莲花像六郎”。
有没有想吐的感觉?顺便说一下,武周时期,“郎”是对人的一种尊称。
《资治通鉴》记载了另一件事:身为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的五哥张易之却害怕宋璟,尽管他的官职在宋璟之上。
有一次,武则天请客。为了讨好宋璟,张易之请他坐上座:“您是当今第一人,怎能在下位就座呢?”宋璟毫不领情地反问:“鄙人才低职卑,张卿却说我是当今第一人,什么意思?”天官侍郎郑杲(gǎo)趁机拍张易之的马屁,质问宋璟:“你怎么称五郎为张卿?”宋璟严加驳斥:“根据他的官职,我称他为张卿最合适。你不是张家的奴才,为什么要称他为‘郎’呢?”
>>>当庭跳起高丽舞
杨再思巴结张易之兄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张易之、张昌宗有个哥哥叫张同休,因为两个弟弟的缘故,官拜司礼少卿。
一天,张同休请公卿宴饮,喝酒喝到兴头儿上,开起了杨再思的玩笑:“老杨啊,你长得像高丽人。”这在当时不是什么好话,杨再思听了不但不急不恼,反而迎合,剪纸贴在帽子上,又将紫色朝服反披,当庭跳起了高丽舞,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旧唐书》称杨再思“人主所不喜,毁之;所善,誉之”。他之所以极力巴结张氏兄弟,是因为武则天喜欢他们。
有一次,张昌宗犯了事,司刑少卿桓彦范上奏,要求朝廷免去他的官职。武则天有心为张昌宗开脱,就在朝堂上问杨再思:“张昌宗对国家有功劳吗?”
女皇的小心思,杨再思一揣摩就懂,便道:“启奏陛下,张昌宗为您炼制过丹药,您吃了丹药病就好了,这就是他为国家立下的汗马功劳。”
武则天一听大喜,当众免了张昌宗的罪,“自此天下贵彦范,贱再思”。他“两脚狐”的绰号,由此而得。
>>> “我不这样怎么能保全自身呢”
杨再思谄媚,源于他怕得罪了人自己没好果子吃。有人曾问他:“您地位这么高,为什么还这样卑躬屈膝呢?”
他回答:“世路艰难,直者受祸,我不这样,怎么能保全自身呢?”
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因为怕祸就屈服,甚至奴颜婢膝,不是一个人应有的品德。你害怕官场险恶,可以远离政治,归隐山林或者躬耕陇亩,既然为官,就得有基本的道德操守。如果既想做官,又怕得罪人,不惜违背良心助纣为虐,这样的人于国于家都是蠹(dù)害。
杨再思就是一个蠹害。
神龙二年(公元706年),“神龙政变”功臣之一王同皎遭武三思陷害,唐中宗派杨再思等人审理此案。这些人放着明摆着的冤情竟然发现不了,致使王同皎被杀。显然,杨再思等人怕得罪当时炙手可热的武三思。
众人都为王同皎鸣不平,只有杨再思心安理得,继续朝着更高的官职迈进。(洛阳晚报记者 陈旭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