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阳5000年文明史和4000年建城史中,有1500多年是古代都城;而在此定鼎九州的105位帝王中,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是最有为、最著名的皇帝之一。而今,在孟津县白鹤镇滔滔黄河之畔的汉光武帝陵中,1458株平均树龄超过1500年的古柏,翠色参天,它们用年轮沉淀着历史的记忆。
后人植柏颂功绩
邙山沃野之上,墓冢星罗棋布,几无卧牛之地。汉光武帝陵南倚邙山,北临黄河。在巍峨的阙门之间,一条用鹅卵石铺就的宽阔道路直通墓园,神道两侧矗立着威严的镇墓兽和石翁仲。进门,入眼是一尊石辟邪,它身长双翼,形似狮虎,威风凛凛。据介绍,石辟邪出土后被洛阳博物馆馆藏并被视为镇馆之宝,眼前的只是件仿品。
绕过石辟邪,一座植被茂密的高大土丘就是刘秀的陵墓。周围密密匝匝的千年古柏拔地通天,苍翠蓊郁,环绕着帝陵生长。
漫步陵园,闻到一种奇香,雨过天晴之后,清风吹拂,这种香味更浓。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古柏经历千年积淀质坚性柔,剖面色美,香味浓郁,木色杏黄,而且发红,又称“杏柏”“血柏”,堪称帝陵的一大奇观。
陵园内古柏非常密集,数量之前却一直是个谜。
相传民国时期,一个将军到此,听说陵园内柏树数不清。他不甘心,并调集士兵数树。他先是让士兵在树上贴纸条,每棵树分别编号,可是快贴完时,一阵大风让前功尽弃。于是他让士兵列队,每人抱一棵树,然后报数,士兵却稀里糊涂地搞不清楚。
直到1984年,林业专家通过仔细调研,才摸清古柏共有1458株。然而,刘秀驾崩于公元57年,至今近2000年,陵中古柏平均树龄是1500多年。据介绍,作为东汉开国皇帝,深知打天下之苦的刘秀励精图治,曾多次下诏释放奴婢,减轻赋税,兴修水利,精减官吏等,创造“光武中兴”。他主张简葬,葬仪和陪葬物品也甚为简陋,并无楼榭亭阁。而今园内的千年古柏,也是在其去世500年后的隋唐时期,人们为褒仰其功绩栽植的。
树形奇特寓深意
一园千柏堪称汉光武帝陵一绝。不仅如此,汉光武帝陵的选址也是一大奇观。古代皇帝选择陵墓葬地,皆是背山面水,以开阔通变之地形,象征其襟怀博达、驾驭万物之志。唯有刘秀葬于黄河之滨,呈“头枕黄河、脚蹬邙山”之势,一反常规。
我们发现,受气候和风向的影响,这些千年古树树身都向南倾斜。但人们更愿意相信,这些古柏是跟随刘秀征战的忠义将士。刘秀是南阳人,也发迹于南阳,古树朝南寄托的是思乡之情。其中,有28棵高耸入云的柏树,当地百姓称之为“二十八宿”,传说是象征跟随刘秀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的“云台二十八将”。
不仅如此,刘秀还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用情比较专一的帝王之一,他对皇后阴丽华用情颇深,“娶妻当得阴丽华”的美言传颂至今。在林中,有一株柏树体内,长出一株苦楝树,看起来如同“柏楝同根”。历经千百年,苦楝树的树根完全被古柏抱住。后来,人们把这株柏树叫做“苦楝(恋)柏”,比喻相依相偎的爱情,还有很多游客在树前围栏上锁住同心锁以寄托爱情。
不仅如此,行走在陵园茂密的古柏林中,“惊鹿探头”“赤胆忠心”“银蛇缠身”等柏树造型,惟妙惟肖。陵墓之后的“鸟鸣柏”也是一奇,人站在树下轻轻击掌,可以听到从树上传来的鸟叫声,让人浮想联翩。(洛阳日报记者 白云飞 通讯员 申艳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