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栾川县利用山、水、沟、洞等自然禀赋,大力发展旅游业,引得八方游客纷至沓来,一跃成为闻名全国的旅游强县。去年,该县接待游客95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7亿元。每每谈起这些骄人成绩时,栾川干部群众总会提到一个人——马海明。
|
马海明(前排中)为游客介绍重渡沟风景旅游资源 |
|
|
面对被唤醒的山沟,马海明开心地笑了 |
|
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这便是栾川县。
栾川,这个地处豫西伏牛山腹地的山区小县,过去曾因闭塞、落后而少有人知。近年来,栾川县利用山、水、沟、洞等自然禀赋,大力发展旅游业,引得八方游客纷至沓来,一跃成为闻名全国的旅游强县。去年,该县接待游客95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7亿元。
每每谈起这些骄人成绩时,栾川干部群众总会提到一个人——马海明。他曾任栾川县潭头镇副镇长,因带领群众成功开发重渡沟而被誉为栾川旅游的“拓荒者”、群众致富的“领头人”。
“人的一生,一旦步入官场,应不在于官做得大小,关键在于能否抓住机遇,开创一番对大众有益、能推动社会前进、自己又想干的事业,并且把它干成,这才是最大的满足、最大的财富、最大的幸福。”
——摘自马海明文稿《情系重渡沟》
一处处考察,一番番论证,重渡沟开发思路逐步明朗起来
时光,在回溯中尤显清晰。
1995年6月,42岁的马海明被任命为潭头镇副镇长,主抓村镇建设、交通等工作。
当年10月,马海明从洛阳市建委得到一条消息——洛阳市要确定一批综合改革试点镇。他向镇党委进行了汇报。经过积极争取,之后,潭头镇成为11个试点镇之一。
第二年4月,马海明参加了由洛阳市体改委组织的综合改革试点镇学习考察。在为期10天的考察中,他们从成都到重庆,从武汉到杭州,从湖州到上海,所到之处,令马海明难以忘怀的,是在考察旅游景点中的所见所闻:西湖景区缘何游人如织?峨眉山上的滑竿队伍为何多得要分单双号?景区的小工艺品咋卖得那么火?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想……一连串的问号,在马海明的脑海中不停地跳跃着:距离潭头镇20公里的重渡沟,不但水源充沛、瀑布壮观,而且有大片竹林,风景如画。如果能把这里也开发成旅游景区,是否也能吸引游客旅游观光?是否也能让群众脱贫致富?
重渡沟,在马海明心底,留着深深的烙印。
生于1953年的马海明,是潭头镇潭头村人。1961年的一天,马海明的父亲从家里挑了一些盆盆罐罐,到赤土店公社的一些山村里,恳请好心人能给兑换些粮食。在回来的路上经过重渡沟村,跟在父亲身后的马海明饿得前心贴后背。这时,一位好心的中年妇女经过,给马海明端来一碗糁儿汤。马海明呼噜呼噜喝了个底朝天。那一刻,他记住了眼前的这位大婶,记住了重渡沟村。
考察回来,马海明与潭头镇城建所所长等人,来到洛阳市建委村镇科科长王右祥的办公室,商量小城镇规划工作。马海明发现办公室里有几张风景照片。王右祥告诉他,照片上的风景来自附近的一座山,有人想开发此山,但因为山间无水而搁浅。
开发?无水?搁浅?此时的马海明又想到了重渡沟,于是,他告诉王右祥:“俺潭头镇的重渡沟有山有水,老是美!”
在马海明的一再恳求和鼓动下,王右祥带人来到重渡沟,对这里的山山水水进行了考察。这里的峡谷、奇石、溪流、飞瀑,还有竹林、水帘洞、千年菩提树,给王右祥一行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年秋天,王右祥又先后两次来到重渡沟,把南、西两沟又仔细看了一遍,甚至还对一些景点进行了命名,给出了“很有开发价值”的结论。
一次次考察,一场场交流,马海明对开发重渡沟心里越来越有底。
过了不久,省国土资源部门的一位领导来栾川考察,本来没准备去重渡沟,但马海明硬是“死缠硬拉”,把这位领导请到了重渡沟。看过之后,这位领导称赞重渡沟是精致的小盆景,水、竹风光在全省乃至我国北方都很少见,给出的评价是“非常有看头”。
这时,马海明又联想到了自己的南方考察之旅。开发重渡沟,马海明的思路更加坚定了。
他将自己的考察情况向镇领导进行了汇报。
1996年8月16日下午,在潭头镇的一次会议上,马海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认为,从现在开始,应该把旅游开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先拿重渡沟‘开刀’,让这里的群众富起来。”
马海明的这个想法,引起不小争论。
此时的重渡沟村,是远近闻名的“六多村”——失学儿童多、光棍儿多、生活欠账多、赌博多、喝酒闹事多、搞封建迷信多。
有人说:“搞旅游需要大量资金,也需要人才和经验,目前就开发旅游,条件不具备。”也有人说:“搞旅游?谁知道啥是旅游?步子迈得太大,风险也大。”
然而,马海明并不这么认为,他站起来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要有的,要让群众富起来,我们当干部的就应该有胆子闯一闯。”
…………
镇党委经过认真讨论研究做出决定:马海明兼任潭头镇旅游资源开发公司经理,负责重渡沟的开发工作。
一纸任命,马海明上任了。
跋山涉水,披荆斩棘,勾画出重渡沟旅游“线路图”
旅游资源开发公司成立了,但马海明是一个“四无经理”:没人、没公章、没办公地点、没钱。
重渡沟的开发,关系着重渡沟村1300多名群众的致富梦能否实现。马海明想:“党委既然把这个事交给我,再难,也得干!”
此前,马海明等人曾多次来到重渡沟勘察,基本了解了沟里的情况。然而,开发旅游景区却是另一个概念:要有成熟的线路,让景点成串。
重渡沟地处熊耳山余脉,分南、西两沟,面积30余平方公里,山中景色秀丽,怪石嶙峋,因为尚未开发,人迹罕至,多有凶险。
1997年5月的一天,马海明再次勘察重渡沟,目的是找到一条南沟与西沟相连的旅游环线。
这是一次探险之旅。
马海明叫上了重渡沟村村委会主任贾文献及村民赵金山、李虎娃等人,带上干粮,打算从南沟河发源处下的没门沟口上到红石崖,经瓮池翻干沟梁,到位于西沟的石灰窑沟水帘洞处。
上午10点,他们来到了没门沟口。再往山上走,这里便没有了路。他们手脚并用,拽着树枝,踩着石头,一步一步往上爬。由于路滑难行,好几个人都是刚上去一点,又像坐滑梯一样“出溜”下来,手磨破了,衣服也挂烂了。
就这样,大家提心吊胆地翻过3道山梁,来到羊胡子坡。这里地势稍缓,但羊胡子草却厚厚地铺了一层,踩在上面,就像滑冰。李虎娃提醒大家:“走这段路可得特别小心。”
大家学着李虎娃的样子,扳住树干,攀紧树枝,拽着草叶,踢着走着。快走出羊胡子坡时,马海明走了一下神,前脚没踏实,后脚却跟了上去,顿时,脚底像抹油一样滑了一下。他蹲坐在羊胡子草上,快速向下滑去,想停也停不下来。他索性闭上眼,心想,滑吧,看到底能滑多远?就在这时,他的脚无意间蹬住了一株栎树,停住了。马海明站起来,不由头皮发麻——前面就是一道深不见底的悬崖,自己已经滑到了死亡的边缘!
首次勘察环线并不成功,马海明丝毫没有心灰意冷,他决定再次上山。
过了几日,马海明叫上旅游资源开发公司副经理李圪塔、重渡沟村党支部书记余长学等,从西沟的西水庄沟向南水庄沟穿越。路上遇上擀面杖粗的乌梢蛇,他们惊出冷汗;从30多厘米长的牛舌头马蜂窝里飞出的马蜂,把他们身上蜇得像馒头;山顶暴雨骤降,炸雷劈开的树枝险些将他们砸伤;暴雨过后,凶猛的河水差点把他们冲走……
就这样,为了勘察、规划更好的旅游线路,马海明和他的同伴,一次次脚蹬解放鞋、腰缠葛条,披荆斩棘、不顾艰险地跋涉在重渡沟的山岭沟坎之间。饿了,他们就坐在树杈上啃几口干馒头;渴了,他们就喝几口山泉水。历经千难万险,重渡沟的每一处山水都深深印在他们的脑海里。
连点成线,重渡沟的旅游“线路图”浮出了水面。
会,不知开过多少次;话,不知说过多少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