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百戏传奇之国际大马戏是今年牡丹文化节的亮点之一。目前,这场演出仍在进行。马戏在古时称为百戏,在东汉宫廷和达官贵戚之家颇为流行,唐代时期达到全盛。
洛阳百戏甲天下
所谓百戏,又称马戏,它是古代杂技、歌舞及民间各种新的音乐技艺的总称。
百戏在东汉宫廷和达官贵戚之家颇为流行。洛阳平乐观是表演百戏的重要场所。东汉李尤的《平乐观赋》就讲到观中表演戏车高撞、驰骋百马、乌获扛鼎、吞刀吐火、凌高履索、飞丸跳剑、鱼龙曼延等杂技的情景。但洛阳百戏的鼎盛时期是在隋唐。
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结束了几百年的民族大分裂,随着各民族文化思想诸方面的交融,南北各地的百戏艺术之花更加绚烂夺目。隋炀帝杨广喜歌舞,爱百戏,他迁都洛阳后,于大业二年(公元606年),诏令全国各地的演员到洛阳会演,款待朝拜的各国来宾。这次演出规模空前,场面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陪炀帝看戏的突厥国单于染干为之“大骇”。
之后,演出的规模越来越大,每逢正月万国来朝,炀帝都要留来宾住上十五日,以观看百戏盛会。演出时,从端门外到建国门外,绵延七八里长,列为戏场,百官起棚夹路,通宵观赏。演员阵容万余人,一个个衣锦饰绣,装扮华美,为置办演出服饰竟用空了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的缯锦。这种超大型的演出规模,在世界戏剧演出史上实属罕见。
唐代诸帝历来十分重视乐舞的社会作用,歌舞百戏于此时达到全盛。唐室皇帝贵族莫不喜看百戏演出,其中尤以武则天为甚。这位后来的女皇和高宗迁都洛阳,凿龙门,游嵩山,大兴土木建造万寿神宫。调露二年(公元680年)正月二十一日,她在洛阳城南大宴群臣,并请他们观看歌舞百戏。初唐诗人陈子昂曾有诗记载洛阳盛会:“垂衣受金册,张乐宴瑶台。云凤休征满,鱼龙杂戏来。”
唐代的洛阳寺院,也设有专供民间艺人表演百戏的戏场。寺院百戏十分丰富,除寻橦、跳丸、吞刀、吐火、旋盘、斤斗等杂技外,还包括《踏谣娘》《五方狮子》《旱税》等歌舞戏,以及参军戏、杂剧等民间新兴的艺术形式。
百戏演出之“国家队”
在唐代,百戏演出中,俗称为“国家队”的教坊、梨园是演出的主要队伍。
唐玄宗是在洛阳出生的,他即位后,在洛阳居住了十一年,在洛阳明义坊设两个教坊,主要培养百戏人才。它们都直属宫廷,由宫廷派中宫(宦官)为教坊使,管理全教坊的事务。教坊的乐工有男有女,女乐工依色艺的高低被分成不同的等级。
唐玄宗有两个梨园,一个随侍皇帝左右,主要表演法曲,并担任唐玄宗新作的试奏任务;一个设在洛阳的西苑,称为“梨园新院”,主要演奏各种民间音乐。他们全由唐玄宗亲自指导,称为“皇帝梨园弟子”,艺术水平最高。洛阳的梨园新院有乐工一千五百人。
玄宗时,斗鸡、舞马、歌舞等百戏,成为宫廷不可或缺的享乐活动。唐代诗人王建的《春日五门西望》云:“百官朝下五门西,尘起春风过御堤。黄帕盖鞍呈了马,红罗系项斗回鸡。馆松枝重墙头出,御柳条长水面齐。唯有教坊南草绿,古苔阴地冷凄凄。”描写了唐玄宗时百戏演出情况。
“百官朝下五门西,尘起春风过御堤。”“五门”,又称午门,唐代洛阳宫有五重门。百官自洛阳宫下朝,步出五门,西望则是上阳宫和西苑,这两地是玄宗游戏的重要地点,梨园弟子就生活在西苑。百官退朝,侧身西望,但见一阵阵春风,把灰尘吹过御堤(洛河北堤),使整个上阳宫、西苑显得迷迷蒙蒙。
“黄帕盖鞍呈了马,红罗系项斗回鸡。”马,此指舞马。舞马以黄帕覆盖其马鞍足见其珍贵。玄宗时,教坊中百戏杂耍名目繁多,诸如山车、旱船、寻橦、走索、丸剑、角抵等应有尽有。此外,斗鸡、舞马也特受玄宗喜爱,玄宗曾训练出舞马一百匹。这些马在表演时,站在巨榻之上,“衣以文绣,饰以珠玉”,随着音乐的节拍俯仰跳动,曲尽其妙。玄宗又好斗鸡戏,曾选六军小儿五百人,专门训练金毫铁距、高冠昂尾的雄鸡上千只。斗鸡比赛时,则分成若干支斗鸡队,胜者则缠以锦段。杜诗云:“斗鸡初赐锦,舞马既登床。”也正指此。
东都胡舞醉游人
隋唐东都洛阳,更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踏着丝绸之路而来的胡人,除做珠宝杂货生意外,主要经营酒肆、从事百戏演出。胡人酒肆,被称为“酒肆胡”。这些酒肆,都用胡姬当垆,使“胡姬酒肆”成为东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这些酒肆都有百戏演出。
这些马背民族的女儿们,卷发碧眼,高鼻美眉,面如银莲,长裙披帛,在灯光酒香中跳着西域风情的舞蹈,香风阵阵,浓情徐徐。“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这样的诱惑,人们哪能不趋之若鹜?富商豪贾,争相流连驻足;文人墨客,都来豪饮吟咏。
在洛阳胡人之中,以粟特人最多,这是个以萨马尔罕(今属乌兹别克斯坦)为中心兴起的商业民族。粟特人的音乐、舞蹈都非常发达。粟特琵琶高手曹婆罗门、曹僧奴、曹明达祖孙三代皆擅绝技,历仕西魏、北齐、隋三朝,皆大红大紫。著名粟特歌手何满子誉满东都,元稹诗云“何满能歌声婉转,天宝年中世称罕”。在舞蹈方面康国粟特善胡旋舞,石国粟特善柘枝舞,胡旋舞以旋转快速,动作刚劲著称,柘枝舞则胡帽银带,帽上饰金钤,舞时佧转有声。另有胡腾舞,反手叉腰,首足如弓,倏然腾起,而又颇作醉态,李端《胡腾儿》诗曰:“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
但是,在西域乐舞中,最著名的是驯兽表演。请关注下期《丝路传来大马戏——隋唐百戏传奇解读之二》(郑贞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