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2—2013中国媒体品牌影响力(软实力)排行榜出炉,《洛阳日报》再获“地市党报品牌十强”称号,成为中西部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市级党报。
《洛阳日报》创刊于1948年4月9日,前身是《新洛阳报》。陈天然曾作为美术编辑在《新洛阳报》工作半年。近日,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委派工作人员,前往巩义市河洛镇“天然山庄”探望这位88岁的老同事。
|
年近九旬的陈天然精神矍铄 |
|
陈天然,原名陈冉,1926年4月生于河南巩义,我国著名版画家、书法家,曾任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和名誉主席、河南省书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第六、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48年8月至1949年2月,陈天然在《新洛阳报》工作,任美术编辑。
核心提示
近日,2012—2013中国媒体品牌影响力(软实力)排行榜出炉,《洛阳日报》再获“地市党报品牌十强”称号,成为中西部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市级党报。
《洛阳日报》创刊于1948年4月9日,前身是《新洛阳报》。陈天然曾作为美术编辑在《新洛阳报》工作半年。近日,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委派工作人员,前往巩义市河洛镇“天然山庄”探望这位88岁的老同事。
1一张报纸奠定一生追求
唇厚、耳阔、鼻高,目光如炬,身穿白衬衫、白睡裤、千层底布鞋,陈天然老人给人以干净朴素、和蔼可亲之感。
“啊,同事们来了,咱到客厅坐。”陈老热情地招呼我们。
“您是1948年到报社的,比我早了整整60年,向老同事、老前辈问好!”
“是啊,一个甲子,那时叫《新洛阳报》,我是美编……”
说话间,老人的思绪已经回到了65年前。
1948年8月,中原战火频仍。22岁的乡村教师陈天然心向延安鲁艺,苦于入道无门。
有一天,在巩县(现巩义市)街头,陈天然看到一份宣传党的政策和解放战争形势的《新洛阳报》,顿生希望。第二天,陈天然便向报社发去“问路信”,同时附上了自己的木刻习作数幅。报社很快回信,约其面谈。
河洛镇距离洛阳市80公里,陈天然起早摸黑步行一天赶到。接待他的是社长江思元。江思元非常欣赏陈天然的天赋和勤奋,鼓励他留在报社工作,待大局稍定,再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拜师学艺。陈天然当即应允,就地参加了革命。
半年后,陈天然与同事曹章从新洛阳报社借调到郑州、武汉等地,开始了新的使命。
新中国成立后,陈天然先后在《湖北日报》、湖北美术工作室、湖北艺术学院、河南群众艺术馆等单位工作,或教书育人,或进行诗、书、画创作,作品展销国内外,获奖不计其数,曾有作品以周恩来总理名义,赠送国际友人。
为表彰他为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国务院决定从1992年起为其发放政府特殊津贴,享受终身。
“就是这!就是这!”当我们递上特意为他准备的一份1948年的《新洛阳报》复印件时,他兴奋得从椅子上站起来,凑向门口细看。
“一张报纸,奠定了我一生的追求!”陈老掏出眼镜,把报纸捧在手里,上看,下看,陷入沉思。
2一朝同事感念六十五载
“庄栋当时负责副刊,后来当了副总编……”
“记者李彬比我早,到武汉当了文化局长……”
“田庄是个女同事……”
“李冷文比我晚,你们肯定知道吧,是个有名的专家……”
…………
陈天然老人一股脑儿说出了十几个65年前的同事以及他们共事期间的点点滴滴。
记者的手机里存了一份新洛阳报社时期的员工名单,一共108人。陈老接过手机,把脸贴在屏幕上,一个一个地念,一个一个地回忆。
陈老回忆说,当时条件很苦,新洛阳报社辗转换了几个地方,都是破屋、陋院、土墙,与农村无异。但是,大家工作积极性很高,都有一股子革命朝气。每当收到重大胜利消息,就立即印发号外,大家都不辞辛劳,亲自上街叫卖。
“记者们都有枪,我是编辑,我没有。”陈老说,洛阳当时敌特活动猖獗,记者外出采访一般都带手枪,夜间外出采访还要背上步枪。我们的一个同事,姓许,外出采访时遭遇敌人,奋力抗击,因寡不敌众被敌人残忍杀害。
陈老深知,年深日久,当年的许多同事大多驾鹤西去。但是,他还是忍不住一而再,再而三地追问:“他,还在不在了?”
3一声问候饱含无限忠诚
“嗯,张海的字。”
看望陈老时,我们带了几份当天的《洛阳日报》《洛阳晚报》《洛阳商报》。老人得知《洛阳晚报》刚刚更换了报头题字,端详了好一会儿。张海的字,他太熟悉了。
20世纪60年代,在河南省美术书法展览活动中,当时主持省书协工作的陈天然发现在基层工作的张海,善书法,有事业心,有组织活动能力,就把他借调到省书协工作。此后,陈天然逐渐把日常工作交给张海去做,并给予全力支持。这才有了河南书法的日后辉煌。
“现在的报纸真好看,图文并茂。还有编辑谁谁谁,组版谁谁谁,那个时候没有……”陈老指着《洛阳日报》下端的信息条说,“那个时候,读者不会知道这个版面是谁编的,更不知道还有我这个美术编辑,但是我依旧乐于工作。”
情到深处,年近九旬的陈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写下了“向洛阳日报、洛阳晚报读者问好”的话。他说:“我也是洛报人嘛!”
4一句箴言诠释艺术真谛
在陈天然老人家二楼的画廊里,我们聊起了新闻和艺术。
他说自己从事新闻工作的时间太短,从事艺术工作的时间很长,两者的道理有相通之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艺术的生命。
“我之所以有点儿成绩,是因为我有生活体验。”陈老说,当年记者们冒着生命危险采来新鲜素材献给读者,无形之中影响了他的艺术创作。
几十年来,他坚持“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治学之道,像蜜蜂那样勤奋,从生活和实践中采艺术之蜜。有时,一幅八开的风景写生,要头顶太阳画一整天;有时,一幅十六开的版画,要反复修改4个月。
多年的劳动生活,让他明白了构思、构图、形象和黑白的关系。刀法的运用,线条的变化,完全服从于土地的结构和质感。无论是人物活动,还是牲畜农具,都力求符合真实生活。有一年,为了表现矿工作品的艺术本真,他与伙伴在洛阳龙门煤矿体验生活一个多月。
在写他的文章里,多次提到他的一句话: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自己嚼过的馍再嚼也很难受。生活、土地是艺术的源泉。
这,或许就是艺术生命力之真谛。(记者 孙自豪 文/图)
相关链接
《新洛阳报》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
● 1948年4月9日,伴随着洛阳解放的硝烟,《洛阳日报》的前身《新洛阳报》创刊,这是我国较早创刊的地市党委机关报之一、河南省第一家地方党委机关报。
● 1949年8月,因为要支援新解放区,《新洛阳报》停刊。
● 1955年1月,洛阳被确定为“一五”计划重点建设城市,《新洛阳报》更名为《洛阳日报》后复刊。
●国家三年困难和十年动乱期间,《洛阳日报》又两次停刊。
● 1964年12月,毛泽东主席亲笔为《洛阳日报》题写报头,该报头沿用至今。
● 1981年1月1日,《洛阳日报》再度复刊,出版发行至今。
● 2009年12月6日,洛阳日报报业集团揭牌成立,成为河南报业的第二个“集团军”。
●如今,洛阳日报报业集团拥有《洛阳日报》、《洛阳晚报》、《洛阳商报》、《洛阳广播电视报》、洛阳手机报和洛阳网、河图网、太平洋门户网等“五报三网”及20余个经营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