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旗招展,宾客不绝。深秋,正值洛铜建厂70周年之际,“洛铜记忆70年老物件展”在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开展。
欧元材料,就是用它打下批次信息
直径约半米,外观虽有锈迹,转动起来却丝滑如新。在老物件展展区一角,一件“退役”的“欧元打码机”格外引人关注。随着转动圆形把手,指针依次指向表盘上的数字、字幕和符号。
“它的操作原理就像老式打印机一样,选中一个字符,用力按下操作杆,就能在模具上冲压字符。制成的模具,就为欧元材料印下批次、型号等信息。”朱勇说。
欧洲造币,缘何相中“中国制造”?还得从20世纪80年代初说起。
在那国门初开的日子里,洛铜升级设备的需求愈加迫切。洛铜筹集资金1.56亿元,先后从德、意、美等发达国家引进先进设备19台(套),掀起了建厂以来的第一次技改高潮,使得洛铜铜板带生产技术一举跻身当时国际先进。
“欧元材料是一种罕见的多元铜合金,主要化学成分复杂,含量要求非常严格,此前,中国从未生产过这类铜、铝、锌和其他金属的合金。”朱勇回忆说,当时,全球已经有来自美国、德国、韩国等国的多家公司向欧盟提出申请,但由于在工艺方面存在缺陷,这些公司当时连样品都未交付。
1998年,背靠先进工艺,作为第13家向欧盟提出申请的企业,洛铜在一个多月内生产出50吨样品,击败一众国际巨头,在国际市场上叫响了“中国制造”!
118岁轧机见证历史,“继任者”为“中国血统”
机器轰鸣,热汽升腾。走进洛铜板带厂厚板工区,一台宽厚板轧机犹如擀饺子皮一样,将一块块烧得通红的铜锭,轧制成厚度均匀的铜板。
这台轧机诞生于1906年,并在苏联援建期间运至洛铜。至今已118岁的它,披着一身绿色金属漆,穿越一个世纪的时光,依旧锃光瓦亮。
“别看它年纪大,用起来皮实有劲儿,至今依然是亚洲轧制尺寸最宽的铜轧机。”板带厂宽厚板工区长刘晓亮满心自豪,这台轧机下线了我国第一块大规格紫铜板。这块紫铜板被制成“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匾额,馆名由毛主席亲自题写,至今熠熠生辉。
它不仅“出身”显赫,“继任者”更是大有来头。
眼下,洛铜正在新建铜及铜合金宽厚板材生产线。和建厂之初采用苏援装备,20世纪80年代从欧美进口所不同的是,该项目所需的热处理退火炉、超声波探伤仪、超大轧辊磨床等“工业母机”均为国产。
其中,替代功勋轧机的设备——最大轧制宽度3500毫米的四辊可逆宽板轧机,是首台应用于铜及铜合金板材轧制领域的国内自主研制设备,是实实在在的“中国血统”,标志着中国铜加工工业走向更高水平,自立自强!
据了解,作为“共和国长子”,洛铜曾诞生新中国第一根青铜铸锭等多项“共和国第一”,配套大推力运载火箭、正负电子对撞机、载人飞船等“大国重器”。截至去年,洛铜营业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年产销量连续三年突破历史新高。
“未来,我们将紧紧围绕制造强国战略,持续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向着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铜加工企业迈进。”洛铜相关负责人说。
70年改天换日,70年基业长青。而今,70岁的洛铜又一次踏上新征程,续写中国铜加工工业新的传奇!(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张锐鑫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