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根在河洛。25日至26日,第十八届河洛文化研讨会在洛举行,来自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的近200名河洛文化研究者和相关领域代表围绕“河洛文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和研讨,让我们跟随这些专家学者一同寻根河洛。
洛学南传道衍九州——访福建省闽学研究会理事戎章榕
“我来自福建,这是第二次来洛阳,感觉熟悉而亲切。”福建省闽学研究会理事戎章榕说,洛阳和福建距离遥远,但文化相连,正如《抱朴子·博喻》所言,“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洛学是由北宋大儒程颢、程颐共同开创的理学学派,因其长期在洛阳居住并讲学,故而得名。闽学是以朱熹为核心包括其门人在内的南宋朱子学派,包括其后对朱子学的继承和发展。不论是洛学还是闽学,作为一个独特的学术思想流派,都是相对于宋明理学中其他地域学派而言的,二者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洛阳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彼时洛河码头上常常会收到一种来自南方的货物——茶。北方和中原本不产茶,但自唐玄宗后,饮茶成为一种风尚。福建武夷山有着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武夷岩茶等更是闻名遐迩。一片小小的茶叶承载着两地间的经济文化商贸往来。
到了明清时期,随着万里茶道的兴起,来自武夷山的茶叶水陆兼程,经由洛阳这个重要节点,被运送至中亚和欧洲。
武夷山不仅产茶,还是闽学的高地。朱熹14岁丧父,随母定居武夷山,除“仕宦九载,立朝四十六天”外,半个世纪都在武夷山度过。朱熹在创立闽学的过程中,程颢、程颐的思想深深影响了他,正是朱熹继承、发展了“程朱理学”。
研讨会结束后,戎章榕特地走访了位于伊川县的二程文化园,寻根溯源,慎终追远。
“闽学以地域为基点突显了洛学,洛学超越地域概念涵养了闽学,二者与河洛文化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戎章榕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