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根在河洛。25日至26日,第十八届河洛文化研讨会在洛举行,来自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的近200名河洛文化研究者和相关领域代表围绕“河洛文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和研讨,让我们跟随这些专家学者一同寻根河洛。
河洛文化是一种根文化——访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李纪祥
“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就是在洛水旁拍的。”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李纪祥说,洛阳历史厚重、文化璀璨,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是一种根文化。
河洛是黄河与洛水的并称,周初时周公营建洛邑,这就是洛阳的起源。所谓河洛地区,就是黄河与洛水相交汇的这片广大的地域。
周公制礼作乐,迄今仍为中华文化祭祖敬天持家之本;孔子尊周公,述五经,创立儒家学说,汉唐盛世皆以周孔并称;孔子曾自曲阜前往洛阳,入周问礼于老子;东汉明帝时印度佛学东传,白马寺被称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东汉光武以降,历魏、晋,皆立国建都于洛阳,班固还创作出著名的《东都赋》,收在《昭明文选》卷首,是咏颂洛京之大文章。
西晋末年,河洛百姓大批南迁,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原人大规模南迁浪潮。随着后续的几次南迁,河洛文化也逐渐向南移动,形成了南方各地客家人,闽南、闽北人等族群文化特色。客家文化、闽台文化,甚至东南亚的华人文化等,都与河洛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是研究宋明理学与华夏经学的,程颢、程颐正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李纪祥说,从北宋开始到元明清,甚至到今天,理学所继承的孔孟学说思想,深深影响着每一代人,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之中,所以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四书》虽由南宋闽学朱子编著而成,但其根源是北宋二程之洛学。
“做学问也要寻根溯源,我既然治学从洛学而入,不只是要翻阅古人书,更要访洛阳地,浸润在理学发源地,多多感受这里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底蕴。”李纪祥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