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看变化
●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民缺吃少穿,农村百废待兴,基础设施建设几乎从零起步,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全市粮食总产量8.4亿斤,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仅有38元。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洛阳乡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农民生活显著改善。2023年,全市粮食总产量48.3亿斤,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34元,乡村振兴转向连片推进、全域提升新阶段。
金秋时节,河洛乡村处处好“丰”景。
伊川吕店,滚滚的谷浪把田野染成一片金黄。土地连片流转,小田并成大田,传统小农经营迈向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锦屏山下,宜阳杏花村白墙黛瓦、秀美宜居。荒废的窑洞“变身”热门的特色民宿,乡村运营风生水起。
绿竹掩映,洛宁东寨子村乡里中心欢声笑语。党群之家、乡村食堂、亲子乐园汇聚于此,乡的韵味、城的服务,赢得群众啧啧称赞。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温饱不足到生活富裕,从贫穷落后到宜居宜业,从二元分割到城乡融合……站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历史时刻,回头望,河洛乡村摆脱贫困,发生历史性变革;向前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151”工作举措和“4+2”重点工作,集中连片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美好蓝图正一步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