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铜箔工业在美国兴起,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等领域,跨越近一个世纪“风光无两”。
诞生“世界首创”,制定国家标准
在研发室门口,装满铜铝复合箔的一件件废品筐,见证着研发的艰辛历程。
“铜铝根本就是两种金属,牢牢贴合在一起,还要成本可控,一开始不被业内看好。我们仅试验报废的铜铝板材箔就有千余吨!”说起十几年前初涉铜铝复合技术的形势,王项记忆犹新。
这项研发工作,是从难度相对较低的铜铝复合板材开始的。那时,铜铝复合技术需要进口国外摩擦焊设备,不仅受制于人,而且该技术路线效率低、成本高,难以产业化推广。
“进口设备200万元一台,还不还价。”王项说,“我们就决心开发适合产业推广的国产工艺,满足国内的新材料需求。”
然而,没有借鉴参数、成功先例,研发犹如“平地起高楼”。一开始,企业研发人员集体研讨三天三夜,但试制时一下生产线,铜铝“两层皮”,徒手就能撕开。
为了少走弯路,企业引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稀土材料冶金学科带头人之一张国成院士团队,并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近1亿元,最终让无氧半熔态轧制复合技术逐渐“水落石出”。
运用这项低成本工艺,企业世界首创无氧半熔态轧制复合技术,实现了铜铝之间的高强度冶金结合,不仅在国际上首次生产出1米宽铜铝复合板带,而且牵头制定我国首个铜铝复合板带国家标准。在技术鉴定等活动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江感慨“令人大开眼界”,张国成院士评价“填补国内外空白”!
从“板”到“箔”,成就“隐形冠军”
“板材研发成功了,但更难的是薄如蝉翼的铜铝复合箔材。”王项说。
铜铝复合板材的成功研发,让企业产品广泛供货比亚迪、特斯拉等知名新能源车企。多年来,企业为新能源动力电池配套的铜铝复合连接片达数十亿件,却保持“零发热”“零脱落”的行业记录。
在此基础上,企业去年以来大力推动厚度更薄、工艺更复杂的载体铜箔研发,使得表面厚度公差不足2微米,仅为头发丝直径1/30,而且即便对折折断,铜铝结合层依然牢固。目前,企业铜铝复合新材料板带箔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第一,销售收入从2020年1.6亿元的,跃升至去年约9亿元,实现“爆发式增长”。
20世纪50年代,以“一五”期间洛铜落地为标志,洛阳成为全国重要的铜加工生产基地。如今,洛阳铜加工工业实力依旧,除了洛铜等老牌企业外,洛阳铜一公司这样的“专精特新”民企,也担起了产业创新的大梁。
“每每回想起洛阳铜加工工业的辉煌,总有种使命感。”王项发自肺腑地说,未来,企业还将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推动产品从“单零箔”向“双零箔”转型升级,用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的“洛阳创新”,为国家推进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贡献一臂之力。(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张锐鑫 通讯员 陈丽君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