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寓意富贵吉祥,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在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中频频出镜。在这个春意盎然的时节,牡丹以其国色天香的姿态,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落尽残红始吐芳,
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
独立人间第一香。
这首唐代文学大家皮日休描写牡丹的诗作,流传甚广。牡丹寓意富贵吉祥,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在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中频频出镜。在这个春意盎然的时节,牡丹以其国色天香的姿态,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四时轮转、盛放千年,我们为何还是如此挚爱牡丹?因为它不仅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份美丽厚礼,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风貌的象征。尤其是今天,全国拥有牡丹产业的省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立足自身发展实际,深度挖掘牡丹特色资源禀赋,构建了牡丹产业集群,形成了特色鲜明、示范作用显著的发展新格局,并以牡丹产业赋能城市发展,让牡丹成为推动文旅发展、经贸繁荣、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世人称赞牡丹,因其国色天香的盛世姿态。自南北朝起,牡丹至今已有1500余年的栽培史。从李唐时期无数赞美牡丹的诗篇让其走上“花”生巅峰,到北宋有了“花中之王”的美誉、站上百花C位,在随后的朝代里,牡丹的培植面积、品种、栽培技术都在不断发展和丰富。曾经,家中客厅常见的《花开富贵》《凤穿牡丹》挂画,几乎家家都有的牡丹花图案的“国民床单”、热水瓶、搪瓷杯、脸盆等物品,都让牡丹逐渐从古代达官显贵的观赏花卉,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心中的“国民之花”,深受百姓喜爱。
纵观整个中国,从南向北、从东到西,一座座城市与牡丹不断上演着“花与城”的精彩蝶变,也是一个个新时代的追梦故事。从洛阳的牡丹文化节,到临夏的百里牡丹长廊,再到菏泽的万亩牡丹园;从牡丹鲜切花的大量出口,到牡丹籽油的深加工,再到牡丹文化的挖掘与传播……从一朵花延伸出一条条产业链,变成“花样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牡丹的价值愈加凸显。特别是在国内一些牡丹主产区,牡丹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为一方百姓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路。可以说,牡丹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经济资源,“富贵之花”早已成为“富民之花”“产业之花”。
世人皆爱牡丹,又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每到牡丹绽放的时候,总有千万的游客不远千里奔赴洛阳赏牡丹,这背后,正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牡丹花朵不仅繁茂华丽,色彩丰富多变,还饱含着中华民族对于繁荣、富贵、高雅的美好追求,代表着中国人民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这就是为什么每当我们看到牡丹、提及牡丹,心中总会涌起一股对国家迈向“强起来”的自豪感与使命感,因为牡丹见证了华夏儿女的奋斗历程,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
作为“国民之花”,牡丹以独特的魅力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文化底蕴与发展活力。在此次“盛世牡丹耀中国”大型融媒体联动报道中,河南洛阳、山东菏泽、安徽亳州、甘肃临夏、河北邢台、湖北襄阳、宁夏吴忠、四川彭州、山西太原、陕西咸阳等十座城市,数十年来不断推出以牡丹为主题的各类文旅活动,吸引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交流,不但推动了文旅、经贸的发展,还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传播,正是中国发展盛世的一个生动写照。
十省名城联动,共扬国色美名。我们相信,通过此次大型融媒体联动报道,定能让大家看到各地推动牡丹产业成为地方发展强劲引擎的非凡历程,看到这朵盛开在民族沃土上的“国民之花”,正散发着璀璨独特的文化气质,为阔步走向复兴的新时代中国增韵添彩。
千年国色正青春,盛世牡丹耀中国!(洛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