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党的十五大代表、中国高性能燃料创始人之一、聚氨酯工业奠基者之一、著名化工合成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原院长兼总工程师李俊贤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洛阳殡仪馆举行。李俊贤院士因突发心脏衰竭,于3月20日5时17分在洛阳市去世,享年96岁。
“能为国家争口气,我觉得值”
李俊贤常说:“在科研攻关事业上,党和国家的需要高于一切!”
1966年6月,李俊贤突然接到一张秘密调令,组织上决定调派他到青海省大通县负责建设国家第一条偏二甲肼装置。他毫不犹豫服从调动,简单收拾行装,舍弃北京舒适的生活,走进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的高原深处。在这里,李俊贤一待就是16年。
在海拔2400多米、气压低、氧气稀薄、高原反应强烈的青海,李俊贤和同事们吃的是盐水煮蚕豆和青稞粉,住的是干打垒和大通铺;用青稞粉蒸的馒头熟不透,吃多了肚胀难受;冬天刮风下雪时,大家只能裹紧衣被,拥挤着抵抗窗外的严寒。
长期喝烧不开的水、吃煮不烂的粮食,胃上能得的病,李俊贤得了个遍,可他常常强忍胃痛工作到深夜。大家都说,李俊贤是在拼着命干啊!他却说:“能为国家争口气,我觉得值!”
就这样,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他带领团队于1968年在青海建成我国第一条偏二甲肼生产线。1970年4月24日,在偏二甲肼助推下,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升空。随后,一系列重点航天工程圆满完成,均使用了我国自主生产的偏二甲肼。直到今天,它仍是重要的高性能燃料品种。
紧接着,李俊贤又先后领导、主持完成了一系列高难度科研项目,助推我国高性能燃料赶上时代,全部实现自主可控!他也被称为我国高性能燃料事业创始人之一。
除了醉心科研,李俊贤还具有对科研前景超强的敏锐洞察力,能够迅速转换思路,聚焦国家急需发展的产业。20世纪70年代,“万能塑料”聚氨酯在国外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家电、家具等行业,但国内却要依靠进口。
“国家需要,我们就要做。”李俊贤迅速组建了聚氨酯和胶粘剂两个专业研究室,从此开启了中国聚氨酯工业发展的新纪元。从开发设计到装置建设,从技术转让到现场指导,李俊贤用技术创新,助推中国聚氨酯工业蓬勃发展。现在,我国已是世界上聚氨酯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
一个人在一个领域有所建树已属不易,李俊贤硬是在高性能燃料和聚氨酯新材料两个领域均取得了开创性、奠基性的成就。“李院士的格局非常大,他总是讲我们要解决国家层面的问题,不能受制于人。他的研发项目常锁定在国家急需的、不能被别人制约的领域。”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于文杰说。
“想为党和国家做最后一点事儿”
2018年年初,在90岁高龄之际,李俊贤向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党委写了封书面捐赠信,信的内容是:“我(党员李俊贤)和我爱人(党员丁大云)准备捐献人民币400万元,作为博士研究创新人才之用,准备捐献人民币100万元,作为院内退休职工困难补助费……此致敬礼。党员李俊贤。”
这封以党员名义开头,又以党员身份结尾的捐赠信,凸显了他对党员身份的高度重视和高度自觉。信中,李俊贤还对整个存款分配做了说明,李俊贤解释说:“我自己的一切都是党给的,都属于党,都要向党说清楚。”
这些钱,是李俊贤多年来省吃俭用的积蓄。他常说:“物质上不要太讲究,能用就行。”一件白衬衣,他穿了16年,还是单位建院40周年时发的。在他家中,许多家具和用品也非常简单,有的已用四五十年,买菜时推的那辆自行车,是他的夫人丁大云从北京带到青海,后来又带到洛阳的。直到2008年,中国化工集团成立中国化工博物馆,收藏了这辆有历史的自行车,他们才换了一辆新自行车。
为啥把辛苦积攒了一辈子的钱都捐了?李俊贤说:“想为党和国家做最后一点事儿。”考虑到李俊贤的身体和生活需要,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最终只接受了300万元,并将其打入专门设立的账户里。如今,这笔资金已资助35名博士,这些年轻人现在已经成为化工新材料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对于荣誉,李俊贤看得很淡。2021年11月8日,李俊贤被评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面对这项荣誉,他说:“荣誉是党和人民给的,不能把荣誉当成本钱,更不要为荣誉而做事。”
68年党龄,李俊贤对党的忠诚始终如一。“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是李俊贤院士的真实写照,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智慧 李晓楠 通讯员 张云众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