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党的十五大代表、中国高性能燃料创始人之一、聚氨酯工业奠基者之一、著名化工合成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原院长兼总工程师李俊贤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洛阳殡仪馆举行。李俊贤院士因突发心脏衰竭,于3月20日5时17分在洛阳市去世,享年96岁。
24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党的十五大代表、中国高性能燃料创始人之一、聚氨酯工业奠基者之一、著名化工合成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原院长兼总工程师李俊贤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洛阳殡仪馆举行。李俊贤院士因突发心脏衰竭,于3月20日5时17分在洛阳市去世,享年96岁。
“我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殡仪馆大厅庄严肃穆,在百合、玫瑰、紫罗兰组成的花丛中,身盖党旗的李俊贤院士面容安详平和。从25岁递交入党申请书到生命最后一刻,他把对党忠诚、爱党报国落实在了人生的方方面面,把自己的知识、时间、身体、财富都献给了党、献给了国家。
李俊贤院士的亲属、同事、学生……送别的人们一批又一批来到院士的遗体前默哀、鞠躬、绕灵一周,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悲痛与不舍,泪水无声滑过他们的脸庞。
“李院士说的‘为国家争口气’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曾多次受到李俊贤院士科研指导的昊华气体有限公司科研人员任章顺说,李俊贤院士严谨的科研态度和精神最令他敬佩,院士的教诲是自己科研生涯的宝贵财富。
李俊贤院士的学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教授王静刚专程坐6个小时的高铁赶来,他向恩师报告了自己正在攻克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我会像您一样,勇敢承担起国家任务!”
回忆起曾跟李俊贤院士求学的时光,青年科研人员董晓光声音哽咽:“我是李院士带的最后一届研究生,当时年近九旬的他,时刻牵挂着我们的学习、生活,他还曾亲手为我做饭……”在董晓光看来,脚踏实地追求科研新高峰,就是对李俊贤院士最好的纪念。
斯人已逝,风骨长存。“我为国家做了一点点事。我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这是李俊贤院士对自己一生的评价。他的杰出贡献和高尚风范,将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后人勇毅前行。
“必须把自己的全部贡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1950年,李俊贤从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化学工程科毕业。抱着建设新中国的信心,他只身一人离开家乡,踏上了前往东北的列车,在东北化工局设计处化工科,开启了整整68年的科研生涯。
1953年4月20日,25岁的李俊贤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谈起入党动机,他说:“要把革命工作搞好,要搞彻底,必须把自己的全部贡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1956年6月6日,李俊贤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此,共产党员成了李俊贤的第一身份,他时刻听从党的召唤,出现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
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火箭高性能燃料研制任务。1960年1月,32岁的李俊贤被抽调至北京化工研究院。他的目标,是攻克主要高性能燃料——偏二甲肼。
当时,氯胺法制偏二甲肼有气相法和液相法之争,李俊贤接到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开发气相氯胺法。然而,在实际研制中,李俊贤和同事们发现,气相法这条路很难走通,而液相法可能更贴近当时的实际情况。怎么办?关键时刻,李俊贤一锤定音:转方向研究液相法。
在当时,这是一个大胆的决定!有人劝说:“违反规定做实验,是要受处分的。”李俊贤坚定地说:“出了问题,我负责!”为了尽早满足国家战略任务需求,他甘愿承担受处分的风险。
就这样,李俊贤和同事们悄悄干起来。经过近半年的埋头苦干,在液相法研究上,他们经合成扩大试验取得的数据表明工业生产完全可行,这意味着他们的研究取得了成功!1964年,液相氯胺法制偏二甲肼成果被评为中国工业交通战线十大成果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