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获悉自己当选院士,他正在天寒地冻的西北某试验基地做试验。10年后,记者再次在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见到型号总师樊会涛时,已经61岁的他,依旧忙碌在科研一线。
工作中的樊会涛
谈事业,“院士称号是荣誉,更是激励”
“如果问我当选院士意味着什么,我认为院士称号是荣誉,更是激励;院士头衔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樊会涛说。
樊会涛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这些年,樊会涛被委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等职务。完全可以到北京总部任职的他,却依然把洛阳当作工作的重心。
“我还是更喜欢待在基层,这样能接触到更多前沿研发项目。”樊会涛爽朗地说。
在樊会涛的带领下,我国创新发展的第四代空空导弹,如PL-10E、PL-15E,主要性能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部分关键指标已超过国外同类产品,实现了与国际先进水平从“跟跑”到“并跑”的重大跨越。
樊会涛的贡献,不只是开拓,还有传承。
“撰写这本书花了3年,基本是在工作以外的时间完成的。”在办公室,摩挲着手中近500页的《空空导弹方案设计原理》,樊会涛感慨良多。
这些年,樊会涛撰写了《空空导弹作战概论》《空空导弹系统总体设计》等多本教学、科研权威书籍,只为把30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留给中国下一代“导弹人”。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纷至沓来的荣誉,镌刻着樊会涛建功国防的足迹。
谈乡情,“洛阳培养了我,我也要回馈桑梓”
2022年,由河南科技大学、郑州大学牵头,联合18家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与龙头企业组建的龙门实验室落户我市。既有院士头衔,又是地道洛阳人的樊会涛,众望所归,担任了省实验室主任一职。
“洛阳培养了我,我也要回馈桑梓。”说起投身龙门实验室建设的初衷,樊会涛的话显得格外真挚。然而,和站在前人肩膀接续推进空空导弹研发事业不同,龙门实验室是白手起家、从零起步。
一次次谋篇布局,一次次现场推进,龙门实验室总部基地项目已启动基础施工,正以新材料和智能装备制造为主攻方向,努力打造国内新材料和智能装备领域的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
“先进硅基光电功能材料”项目电子级多晶硅产品成功中试,为国家芯片产业提供可靠原材料供应;“新型液流储能电池技术开发应用项目”突破双极板、隔膜新型焊接及电堆新型高效封装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油莎豆高效联合收获机”项目产品效率在人工收获的20倍以上,助力实现国家食用油安全……当下,龙门实验室首批7个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和风口产业项目全面启动,已取得阶段性重大科研成果。
尽管已经迈出第一步,但在樊会涛眼里,龙门实验室距离“建好一流平台、引育一流人才、构建一流生态、产出一流成果”的目标,依旧任重道远。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这幅挂在办公室的书法作品,陪伴了樊会涛多年,也一直激励着他星夜兼程、攀登高峰。回首樊会涛的科学人生,或许没有什么词比这句话中的“攀登”两个字更贴切吧!(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张锐鑫 通讯员 杨鸿雁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