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获悉自己当选院士,他正在天寒地冻的西北某试验基地做试验。10年后,记者再次在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见到型号总师樊会涛时,已经61岁的他,依旧忙碌在科研一线。
2013年12月20日,晚报相关报道版面截图
10年前,获悉自己当选院士,他正在天寒地冻的西北某试验基地做试验。10年后,记者再次在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见到型号总师樊会涛时,已经61岁的他,依旧忙碌在科研一线。
引领我国空空导弹从第三代到第四代跨越、编撰多本权威行业书籍、加盟龙门实验室……10年岁月,让樊会涛头发白了大半,但不变的是向着科学塔尖持续攀登的求索精神,是一颗为国家、为家乡贡献智慧的赤子之心。
谈成长,“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自己”
“我当时正在西北某试验基地主持一国家重点型号试验,接到中国工程院的电话后高兴了一阵儿,但很快又投入到试验中。”回想2013年12月首次得知当选院士的情景,樊会涛记忆犹新。
当年12月20日,《洛阳晚报》第一时间独家报道了樊会涛当选院士的喜讯,回顾了樊会涛翻越两座“大山”,从乡村小伙儿一步步成长为国家顶级科研人才的不凡经历。
一座“大山”,叫贫穷。樊会涛出生于汝阳县的农村家庭。为了供樊会涛读书,父母卖过甘蔗、凉皮,捡过破烂儿,甚至到陆浑大渠里摸螺蛳,再背到城里卖。
樊会涛也很懂事,他在床头的墙上挖了个小洞,放上煤油灯,经常看书看到鸡叫才迷糊一会儿。正是靠着这种拼劲儿,1979年,在汝阳五高读书的樊会涛,顺利地被西北工业大学录取。
另一座“大山”,叫专业。1986年,樊会涛入职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大学专业为航空发动机的他,从事的工作却是飞行器设计。樊会涛硬是从头学起,口袋里装着的英文背诵字条,最后甚至集满了一纸箱。
2000年6月,前任型号总设计师因超负荷工作倒下后,樊会涛临危受命任型号总设计师,带领团队历尽艰辛研制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空空导弹,实现了我国空空导弹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填补了我国空空导弹领域发展的多项技术空白!
在樊会涛的字典里,没有“躺平”和“认命”两个词。“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自己,磨砺一项社会需要、人无我有的能力。”10年后,当被记者问起“成功秘诀”时,樊会涛的话朴素而富有哲理。
|